因地制宜谋发展 70年生活大变样

眉山日报 2019-09-27 06:40 大字

团结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人住上了好房子。果农们听农技人员讲种植知识。

□本报记者 马诗雨 文/图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在产业发展中谋突破,大胆创新和改革,成为高品质晚熟柑橘种植代表村。从当年“吃不饱”,到现在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生活,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大变样。

产业转型

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以前,家里吃一顿饱饭都难,现在日子好太多了,每年地里的柑橘都要卖十多万元……”黄丰镇团结村向玉彬老人已经101岁了,她见证了70年来生活的变化。向玉彬的小儿子吕新全,是团结村的柑橘种植能手,也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利用自己承包田的山地和坡地开始了柑橘的种植。”吕新全说,那时候的团结村地处丘区,土地贫瘠,虽然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承包田种植粮食,但由于粮食产量低、价格低,村民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而村集体果园和部分村民承包田里试种的夏橙、红毛橙等柑橘品种却大获丰收。

有了柑橘的丰收,当时的村干部便开始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承包田用来试种柑橘。“当时,虽然柑橘的价格不高,但比种粮食划算。”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刚说,从那时起,团结村的柑橘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到2012年全村45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柑橘。品种也从当年几个低端品种转变成为春见、清见、不知火、爱媛38等几十个晚熟柑橘品种。

为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团结村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加强了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合作社技术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了对果农的技术培训。目前,在团结村种植柑橘的“土专家”就有上百个。

电商发展

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更好地将柑橘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电商”的发展新模式正在成为当地新一代果农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团结村,徐孟是团结村新一代果农代表。今年33岁的他,曾到北京、上海等地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年春节我回到团结村,当时正是晚熟柑橘上市的季节,看到一户果农正在和柑橘代办商讨价,但因为信息闭塞的原因,讨价过程中果农一直处于被动的一方,那一幕让我感触很深,于是我便有了回乡开启‘产业+电商’的柑橘种植新模式的想法。”徐孟说,如今互联网销售已经非常成熟,家乡的柑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

回到团结村的徐孟从父亲手里接过了8亩柑橘地,一边种植柑橘,一边开始了互联网销售柑橘的电商事业。勤学善思的徐孟,把黄丰镇种植柑橘的优势,以及柑橘高品质的数据等写成文字,配上精美图片,发布在各大电商平台和自媒体上,反响很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快他家的8亩柑橘被一抢而空。销路打通后,徐孟又开始从村民手中收购柑橘进行网络销售,而收购价格也比中间商和柑橘代办的价格高了很多,这让村民们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在徐孟的带动下,团结村有近20名年轻人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柑橘销售,促进果农增收。如今,团结村已成为全省的电子商务示范村,柑橘通过互联网销售成为主要途径,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从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了“金娃娃”。

腰包鼓了

生活更有滋味

“现在村里到处都种上了柑橘,没有其他庄稼了。”团结村村民徐君利说,有的村民不仅在家乡种上了柑橘,还去到外地承包更多的土地发展柑橘产业,村民们个个腰包都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团结村的村民,不仅房子修得好,家家户户有小车,还有很多在城里买了房……”徐君利高兴地说,种植柑橘真的让团结村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家里都种的是柑橘,收入可观,不用天天早出晚归,晚上我还可以到这里来唱唱歌跳跳舞。”9月22日晚,村民王美琪正在橘花广场跳广场舞。占地20余亩的橘花广场和文化长廊是团结村的名片,广场舞的音乐每天晚上都会在这里响起,每一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 维护网络安全环境

为市民讲解防范技巧。本报讯(记者雷卓鸣文/图)为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通信网络诈骗和网络病毒,9月18日,彭山区开...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