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土 记录时代脉络
王国荣。《圆梦》
编者按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开展在即。据悉,此次展览四川省共入选6组作品,将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其中,眉山市摄影家王国荣创作的摄影作品《圆梦》,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宿跃华创作的组照《华尔措》均入选。
对此,本报于近日专访两位摄影家,探寻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雷同
9月20日,记者专访摄影家王国荣,向他了解创作《圆梦》时的情形。
“2017年11月,听说太和古镇要整体搬迁了,就和几位本地的摄影家一同去采风拍摄,记录这座古镇最后的时光。刚到镇场上,就看到一辆较新的三轮车在人群中穿梭,一转弯就消失在了视线中。当时就觉得车辆和古镇对比强烈,是个不错的题材,于是有了捕捉类似画面的构想。”王国荣回想起当时拍摄的情形历历在目,“在太和镇走了一圈后,突然发现有一辆颜色鲜亮的四轮电动车从远处人丛中驶来,驾驶室依稀可见是两位老人。短短几分钟,电动车就在人流中转拐消失了。加之当天赶场,人群密集,拍摄难度很大,还好当时眼疾手快,抓住了稍纵即逝的瞬间,拍到了一张车前无人的图片。”
“因为是有准备的拍摄,回去后仔细看照片,车上两位老人清晰可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场景对于这两位老人来说只能是梦想。”说罢,王国荣回忆起1969年自己作为知青从成都到眉山时的交通状况。
“那时候往返成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长途汽车和火车,长途车车次少、路况差,要近3小时车程。火车虽然只要一个多小时,但当时短途客运的火车车厢是‘闷罐车’,也就是货车车厢,没窗户没座位,只在太和和彭山两个站停靠时才能开门透透气。”王国荣回忆道,“当时从眉山县城到火车站只能坐马车往返,还算条件较好的县了。那时的自行车甚至没有今天的汽车普及,有一辆的人家也算很奢侈的。眉山县城也只有正西街、下西街、东街等几条主要干道,交通落后。”
“而今,眉山大都市的气息越来越浓,道路四通八达。”王国荣慨叹,现在高铁公交化运行,高速路路面拓宽,快速通道网络织密,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小汽车……正如在太和拍到驾驶电动车的老两口一样,人们圆了自己的汽车梦,这背后是无数为实现中国梦而付出的不懈奋斗。
王国荣介绍,本次国展参评作品24万余件,终评360件,较以往几届国展参评16万件左右和终评500件左右,入选难度更大,门槛更高。
他表示,《圆梦》这类本土、乡土味题材是自己长期以来都在坚持拍摄的主题,不仅是个人爱好,也能展现、宣传家乡的美,记录家乡的变化。近期,自己在洪雅县瓦屋山镇雷坪村用手机拍摄的《乡村街舞》入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办,中国摄协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摄影、短视频优秀作品展”。该展征集到近13万幅照片,共计260幅作品入选大展。目前展览已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下深水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问题系列报道④ 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切实解决如厕难
兰飞本报记者王允浩“以往,城区公厕不仅少,而且一年四季都有臭味,尤其是夏天苍蝇蚊子成群。如今干净卫生无异味,就像星级宾馆...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