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彭山最“靓”美食系列报道④ 烧肥肠 嚼劲与软糯并存的 小城美食

眉山日报 2019-08-06 07:27 大字

烧肥肠是刘伟的拿手菜。彭山烧肥肠。刘伟正在备料。

?本报记者 马诗雨 文/图

八九十年代,彭山人的早餐通常是一碗白米饭搭配一碗烧肥肠,后来有了洋气的名字,叫“肥肠盖浇”,因为通常吃完烧肥肠,最后连汤都要拿来泡饭。这也是很多外地人难以理解的。

彭山烧肥肠兴起于八十年代,那时候市场经济开始放活,街上逐渐有了一些餐馆摊贩,“烧肥肠”这种好吃不贵又解馋的美食自然容易流行起来,于是很多彭山人各自拿出自家烹饪的独门绝技,卖起了烧肥肠。

“老板,来两碗肥肠!”7月27日中午,记者在彭山城区一家老字号的烧肥肠店里看到,不大的店堂内坐满客人。

刘伟是这家烧肥肠店的老板,今年46岁的他已经和肥肠打了30余年交道了。“初中毕业我就开始在爸妈的肥肠店里帮忙了,每天看他们做肥肠,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刘伟介绍说,那时候,每天一大早,他就跟着父亲上集市买食材,“父亲每天坚持亲自去选食材,他说选肥肠很重要,不新鲜的一定不能要。”后来,刘伟独立经营店铺后,依然坚持每日亲自选食材。

彭山烧肥肠从选料到制作都极为考究。刘伟说,市场上的肥肠五花八门,有肥有瘦,“选肥肠是一项技术活,肥的太油腻,瘦的没油气,不新鲜的烧出来不香。”

早晨7点左右,肥肠买回来后,刘伟便和员工一起清洗肥肠,先把多余的油块撕下来,将外面清洗干净后将其翻转,加入盐、食醋、清油、面粉,腌泡几分钟后,反复搓揉,再用清水仔细洗净。“小时候,最怕的就是洗肥肠,一洗就是几个小时,很麻烦。”刘伟说,每次想偷懒的时候,父亲都会教育他:“开饭馆,味道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要保证食物干净卫生。”父亲的话言犹在耳,刘伟至今都把食物卫生放在了重要位置。

洗好了肥肠,就要把它进行过水,彭山话叫“紧一下”,也就是烹饪中的焯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切成块状。

接着就是烹饪环节,刘伟先是在锅中倒入适量菜籽油,油开后,将准备好的花椒、豆瓣、生姜、大蒜以及三奈、八角等香料一并放入锅内炒出香味,随后又把切好的肥肠倒入锅内,一起炒几分钟。刘伟说:“‘炒’的步骤是为了让香料的味道进入肥肠,这一步很重要,不能马虎。”接着,他又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后用文火,大概四五十分钟后,肥肠就烧好了。最后,再拍点大蒜放在碗底,放点新鲜的葱花在上面,香喷喷的烧肥肠便可以上桌了。

据介绍,当地营业性餐馆一般是纯烧肥肠,辅料是大蒜;而彭山百姓家里的烧肥肠一般要加入一定的辅助性食材,比如马铃薯、土儿瓜;还有清烧的,可辅用嫩南瓜,那清香的味道也煞是地道。

“我们是从成都来的,早就听说彭山的烧肥肠特别好吃,刚好今天周末,我就约朋友一起来尝尝,味道确实不错,既软糯又有嚼劲。”食客王欣辛说。

30多年来,这家烧肥肠店的生意从未冷清过,每到中午,食客更是多得让刘伟和员工都忙不过来,甚至还有许多成都、乐山、眉山的食客慕名前来品尝。“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用高品质的原料来做肥肠,辣椒是手工舂的,就连豆瓣酱都是自己做的,这是我们店独有的味道。”被问及店铺生意好的原因,刘伟如是说。

新闻推荐

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让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

本报讯(记者王莉)7月29日,记者从彭山区人社局获悉,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