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 从追求高产到追求品质 记彭山区葡萄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眉山日报 2019-07-23 06:39 大字

智能化的大棚种植。新鲜采摘的葡萄即将被包装售卖。果园村的特色葡萄展示园。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种植大户相互交流种植经验。?葡萄大丰收,果农乐开怀。?书法家、画家进葡萄园采风。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丰收了。葡萄基地里悬挂的物理杀虫灯。

□本报记者 马诗雨 王莉 文/图

黄金七月,瓜果飘香。连日来,在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的葡萄种植园,农户们忙着采摘葡萄,丰收的喜悦洋溢整个果园。“我们园子里产出的葡萄含糖量高、质量好,上市不愁卖,价格还高,这都得益于现代农业灌溉、种植等技术的发展。”果园村“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张雄说。

彭山区葡萄种植面积约3万亩,葡萄种植户不计其数。对传统农民而言,追求高产曾经是他们的目标。如今,这种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相对于亩产量,他们更看重每亩土地创造的效益。

从露天到大棚

种植技术不断更新

20世纪九十年代,彭山的葡萄还未成规模,农户们大多是零星地在自家地里栽种葡萄。“最开始,葡萄都是露天种植,完全没技术含量,产量和质量都跟不上;后来,我们外出考察学习了很多先进技术,然后运用到果园里,葡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畅谈致富经,张雄一脸笑容。

“2008年开始,我们摒弃了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开始采用大棚种植技术。葡萄无论是果粉、色泽,还是甜度、质量都大大改观,每公斤售价提高不少。”张雄说,得益于大棚栽培,包括他在内,众多葡萄种植户的腰包日渐殷实,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洋房,开起了小车。

种植技术得到了革新,农户的思想也在改变。从前几年开始,张雄再也不像往年那样大果小果一律保留,而是疏花疏果,减少葡萄架上的无用果、劣果。“不能单单追求高产,更要生产优质果。”张雄说,采用新技术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虽然亩产量下降了,但品质大大提高了。葡萄含糖量、口感受到客户喜欢,葡萄价格也十分可喜。

张雄说,同样是种葡萄,不同的种植技术,产品价格相差甚多。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从看重高产到注重品质,从追求亩产量到追求亩效益。引种新品种,采用新的生产种植模式进行葡萄生产,稳产量重品质正在成为彭山果农追求的新风向标。

入户到田

“红色先锋”引领产业发展

7月19日,走进彭山区观音镇忠明葡萄园大棚,一串串葡萄好像一个模子刻出的一样,长短粗细几乎一样。

“(长短)一量一拃,(粗细)一抓一把。我们对一串葡萄的大小有一定标准要求。”园主代忠明介绍,他们果园生产的葡萄之所以品质高,有市场竞争力,正因为其标准化的种植方式。

从移植栽苗技术、水肥管理、果穗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到温湿度光照控制、采摘分拣技术,代忠明有一套自己的规章流程。不仅如此,只要遇到问题,还有专门的农技人员来帮助解决。“以前,只要遇到问题,心里就很不踏实;现在好了,只要一个电话,区里的农业技术人员随叫随到。”代忠明说。

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对提高葡萄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彭山区不定期开展现场指导、田间示范、集中授课、实地观摩、农民夜校等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除此之外,该区农业农村局还积极探索在农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牵头成立农业、畜牧行业党委两个,柑橘、蔬菜、葡萄等产业党总支8个,并专门组建3支专业党员先锋队,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难题,以“红色先锋”引领绿色产业。

“让群众少跑路,我们多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特意根据彭山的不同作物,建立了不同的微信群、QQ群,农户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在群里反映,我们会第一时间到基层、到果园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该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肖祥斌说。

彭山葡萄品种发展史

彭山是四川省的葡萄之乡,其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青少年时代曾隐居于岷山之阳(彭山观音镇)。一日,途经一片葡萄林,李白采下果实食之,爽口无比,而后常来采食,写下了许多关于葡萄的千古佳作。

彭山葡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四川著名土特产品之一。近些年,该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种植面积从开始的不到10亩,发展到现在的约3万亩,品种也发展到了50余种。葡萄产业促进了该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彭山区的葡萄种植主要分布在观音镇和公义镇。2000年以前,该区范围内除了农户有零星种植外,基本上没有成规模的葡萄种植园。“当时,我们村有一些零散的葡萄种植地,种的基本是巨峰葡萄,品种单一,质量也不好。”观音镇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介绍,由于种植不成规模,产量少,每到葡萄成熟时,农户们得自己拉到城里去卖,费时费力,价格也不高。

为让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2008年,果园村进行了一次产业结构大调整。“为了将以往的粮食作物改种成经济作物,我们组织考察团到周边市区学习考察。我们到龙泉驿参观水蜜桃种植,也去过大邑参观蓝莓基地……经过仔细研究考察,大家决定在村里发展葡萄产业。”李永伟说,产业项目确定下来后,村里便进行招商引资,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业主10个,包括当时的种植大户和创业大学生等,给予他们优惠政策,让他们在土地上尽情发挥,种出成绩。

2010年起,彭山区对在示范区内新发展优质葡萄的业主或农户,实行以奖代补,给予每亩200—600元的补助,对新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专业合作社或业主,区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5千元奖励;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给予5千元—1万元奖励。彭山成为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涌现出众多葡萄品牌。

刚开始,果园村引进了“巨峰”“美人指”“克瑞森”“红提”等葡萄品种进行成片试种。两年间,“巨峰”和“红提”表现出特有的适应性,且丰产、优质,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从此,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葡萄种植行列中。目前,彭山葡萄种植面积约3万亩,建立家庭农场500余个,带动当地农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

种植户越来越多,葡萄品质和品种就必须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从2010年起,我们村每年都会引进至少两个新品种,比如2010年引进了‘巨玫瑰’‘紫地球’‘秋黑’,2011年引进了‘金手指’‘红乳’,2012年引进了‘摩尔多瓦’‘魏可’‘圣诞玫瑰’。”观音镇葡萄种植大户张雄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彭山区的葡萄品种数量由过去的2-3个发展到现在的50余个,形成早、中、迟相结合的品种结构。如今,观音镇把葡萄种植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进行快速发展,每到葡萄成熟季节,一大批省内外水果商相继上门采购。“果农根本不用愁销路,葡萄供不应求啊!”张雄说。

从2012年起,彭山区连续7年选送葡萄样品参加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并获奖。2017年7月,该区一家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种植的葡萄直飞香港、澳大利亚,价格达到了420元一斤。彭山的万亩葡萄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和“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点”,并获得了国家级地理标识认证和绿色食品产品证书等。

新闻推荐

“关注民生福祉 聚焦民生发展”系列报道④ 全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 新建18所学校9月投用

新建的苏洵中学和苏洵小学。本报记者殷勇文/图“这个片区新建的学校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漂亮,听说师资也很好,关键就...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