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袁宏:爱心浇灌 护航贫困儿童成长

眉山日报 2019-05-14 06:43 大字

袁宏给金话筒选手进行心理辅导。

□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在孩子眼里,她是温柔体贴的妈妈;在学生眼里,她是亲切可敬的老师;在贫困儿童眼里,她是他们的“爱心妈妈”。她,就是彭山区彭溪小学教师、彭山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首批志愿者之一的袁宏。

今年48岁的袁宏走上公益路已经有15个年头了。多年来,她成立学校爱心基金、开展 “家访万人行”活动、组织师生为重病儿童捐款、投入彭山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作.....她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用一件件朴实无华的小事履行着“爱心妈妈”的责任。“唯有自己不断培育爱的基因,增强自己传播爱的技能,才能演绎出教师作为爱心使者的精彩篇章!”她说。

倾情爱护 乡村支教播撒大爱

2007年,37岁的袁宏为了响应省教育厅十年支教计划,主动申请到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支教。在那所离县城100多公里的学校,袁宏班上有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支教过程中,她和孩子们朝夕相处,逐渐发现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由于缺乏安全感和关爱,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够自信。”袁宏说,面对这个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共性问题,她格外注意,也花费了更多心血。在她的班上有一名男生父母离异,父亲外出务工,是奶奶一手带大。由于奶奶文化水平有限,又要下田干活,没有时间关心他,因此,这个孩子非常调皮,学习成绩也比较差,作业经常完不成。老师批评,他也满不在乎。

“一开始我很费解,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呢。后来去家访,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就试着用爱心去感化他,用另外一种方式和他相处。”后来,这名男生变得很活泼,能够静下心听老师的教导,还时常在袁宏面前撒娇,这让袁宏感到非常骄傲。她知道,只要真心爱护,自己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费尽心思 奔走在资助贫困儿童“第一线”

支教结束后回归学校,袁宏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抓紧每分每秒,把心思用在如何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上。每学年,她都会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排查,设计新的统计表,为他们建立新档案,并组织成立了学校爱心基金,从校外多途径争取爱心资金。

与此同时,她鼓励学生们将拾金不昧积攒的钱,每学期归置一次。所有经费由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在教职工大会上给全体老师公布,并专款专用,资助贫困学生;她不辞辛劳,准确管理贫困学生资助物资,从不抱怨;为了取得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贫困资料,她与村干部骑着单车在寒风中来回奔波。

此外,她倡导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吃好一顿饭,穿好一件衣,读好一本书”,联系本地商会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献爱心、助学习,并开展“同样的冬天,别样的温暖”活动,尤其是脱贫攻坚暖冬公益行动,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送去了别样的温暖。

热心公益 乐做志愿者传播和谐声

除了尽心尽力关爱贫困儿童,袁宏更注重引领学生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有一次,班里有位同学身患重病,急需高额医疗费,孩子们就自发为同学捐款。”回忆起学生们的举动,袁宏满是欣慰,“我一个人的正能量只能温暖一个角落,若干人的正能量就像一个小太阳。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乐于助人,这正是我坚持公益的动力。”

袁宏将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作为自己的常态专项工作,带领他们参加夏令营活动、艺术人才大赛,为他们报名参加“少儿金话筒”“眉山故事少年说”等活动,为他们管理资助物资,并定期联系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工作之余,她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拒绝合成毒品活动、安全演练活动等,带领孩子们融入社会。

此外,作为彭山区第一批心理健康培训教师,也是彭山区第一批选入未成年人辅导中心的辅导老师,袁宏把第一批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带进了未成年人辅导中心,把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放大分析与治疗。孩子们都乐于向她倾吐心里话,在春风细雨般的交谈中,总能满载笑容而归。

“每当听到孩子们喊我‘袁妈妈’,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就觉得很满足。”袁宏说。“一生育人,育人一生”是她的心愿,“现在我被这么多孩子深深爱着,每一天都感到很幸福。未来,我还要继续坚持在公益路上,给更多的孩子带去温暖。”

新闻推荐

8个地震监测台站 震后2分钟发出自动速报信息 眉山市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2017年省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在眉山市彭山区举行。(资料图片)本报讯(黄宇婕记者黄海波)今天,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