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的探秘之旅

眉山日报 2019-04-28 01:01 大字

摩崖造像全景。北平观遗址的石块上,以太阳、花卉、鱼龙为主题的浮雕栩栩如生。观音塘。

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位于彭山区公义镇蔡坡村9组的北平山上。2019年1月,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入选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好消息,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说,这座山大有来头,张道陵就是在北平观成的仙。据《四川通志》卷一引《益州记》载:“北平山张道陵得仙于此”。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开创了“五斗米”教,曾立北平治,为二十四治之一。

历经悠悠千载的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经历了哪些传奇?

他们的现况又如何?

4月12日,记者跟随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冷志均以及文物看护人骆贵成一起,踏上了前往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的征程。出彭山区,沿西北方向驶去。过了大概30分钟,眼前的水泥路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还未平整的泥路,我们把车停靠在路的一侧,开始了此次的登山探寻之路。

往前走,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窄,直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行,就这样绕了几道小弯,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静谧的水塘。“这个水塘叫观音塘。”骆贵成告诉我们,大部分摩崖造像就雕刻在这个水塘旁边的石壁上。

顺着骆贵成手指的方向,只见在长300米、宽30米、距地表高1—2米的岩壁上,有16龛,62尊造像,其中道教造像13龛,均为唐代造型。由于时间和历史缘故,16龛造像保存较好的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物造像失去了头部,龛内雕刻大都风化,有的岩体还出现了裂缝。从模糊的轮廓中,我们依稀可见这些造像当时的模样,它们布局合理,雕工精美,造型优美,有的拈花一笑,有的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双手合十……为研究唐代时期该区域的石窟艺术及道教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保护价值。

原以为这些摩崖造像雕刻在北平观附近,谁知竟在这个水塘旁边的石壁上。这些摩崖造像和北平观有何渊源?

“经相关专家鉴定,摩崖造像和北平观一样经历了千年沧桑,为唐朝时期所雕刻。”骆贵成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立马当起了解说,“摩崖造像正对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听村里的前辈们说,这个洞是当年张道陵修炼所用的,不过现在洞口已经风化,进不去了,所以老一辈的前辈都说,雕刻摩崖造像和修建北平观的初衷应该是一致的,为继承道教文化,也为了让老百姓找到精神支柱。”别过历经沧桑却依旧精美传神的摩崖造像,我们又朝着下一站,北平观遗址前行。北平观遗址位于天柱山的最高点,所以我们还需要攀上顶峰才能一睹风采。

此时脚下的路慢慢被路边疯长的杂草和荆棘所覆盖,视野也变得狭窄起来。遗址东面3米是山沟,北面是山崖,所以途中,我们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就这样,我们攀爬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这些就是北平观遗址础石和残墙体。”在山顶一块地势平整,但杂草比人还高的地面上,骆贵成捡起地上的树枝,拨开地上长势正盛的杂草,指着一块块外观极为普通的石块说道。看着眼前残缺得连整体构造都看不出来的石块,真的很难和北平观联系起来。只是那些石块上遗留下来的以太阳、花卉、鱼龙为主题的浮雕,栩栩如生的样子,似乎印证了当时的繁荣景象。据说北平观在当时也是盛极一时,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香客很多,因为北平观地处彭山最高峰,当时经久不息的香火还被称为“天柱神灯”。对于“天柱神灯”这一景象,也有记载。据民国《彭山县志·山川》引《云笈七签》载:“北平治在眉州彭山县,上有池;纵广二百步,约人王子乔得仙处,上有天柱峰,夜见五色神灯。”天柱神灯还被誉为了彭山十大胜景之一。

如今,北平观遗址只剩下一个长4.5米,宽0.45米,高1米的残墙体,2个边长0.58米、高0.33米,上有花纹的红石柱,以及一个直径0.6米,高0.18米八棱柱,但其特有的文物价值与研究价值却是巨大的。

冷志均说,北平观遗址和摩崖造像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特别适宜植物生长,北平观遗址和摩崖造像周围疯长的各种草木,大大增加了对文物的看护难度,下一步,该区将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切实做好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本报记者 杜沁莲 马诗雨 文/图

新闻推荐

危急关头出手相助 两次挽救老人生命

工作中的黎丹2017年12月的一天,前来自贡参加马拉松的成都护士黎丹在自贡市荣昌县街头成功挽救一位年过六旬的宋婆婆。其实...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