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转变” 深化落实河长制 夏嘉憶 

眉山日报 2019-03-26 07:38 大字

彭山区坚持“见河长、见湖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行政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区属管理向区域统筹转变,河道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单一行政管理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2018年至今年2月,10条流域全面完成水质改善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巡河督导重成效。该区三级河长每次巡河,坚持把每月水质检测通报提示的污染治理重点进行现场查看,走访周边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对症治理,目标任务到部门,督促检查责任到人头,限期整改“回头看”,流域治理保护事半功倍。据悉,毛河排查污染源点位12个,今年2月高锰酸盐、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分别由入境断面的9.63、1.140、1.520、45.4下降到2.75、0.581、0.281、17.8,分别下降71.5%、49%、81.6%、60.8%,地表水水质由入境的劣五类上升到四类。

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区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区长任总河长,乡镇党委书记任河段长,乡镇长任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村(社区)书记任河道长,主任任巡河督导员的河长制党政同责组织体系,并根据岗位人员变动,调整补充,无缝对接,确保河长制工作连续性。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河长办,各乡镇党镇办、河长办共同协调党政部门抓落实,河长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区域统筹,综合治理一盘棋。该区流域综合治理涉及面广,所涉水系地域因素多,条式区属管理面临困境。全区下功夫把流域跨行政区域的支沟、渠、塘、堰纳入河长制,实现全覆盖综合治理。其中,江口镇率先建立小微水体管理保护机制,落实土桥村1组刘家沟等40条沟、茶场村2组红光支渠等3条渠道、远景村1组山相塘等28口塘支沟、渠、塘由所在村民小组组长任职沟、渠、塘长,致力解决水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河道流域化管理全覆盖。该区建立健全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上下游、左右岸联防共治机制,做到行动配合、同步治理、信息共享、同防共治。区政府与成都市新津县签订岷江联防共治协议,抓好配合措施落实,岷江彭山段2018年至今年1、2月地表水平均水质持续保持三类。

强力推进流域社会化治理。通过会议、新闻媒体、发放张贴宣传资料、制作公示宣传牌、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投入流域综合治理。聘请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群策群力治河治水。以政府资金投入主渠道,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河湖库综合治理。据了解,2017年以来,该区河湖库治理年度投入达1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彭山医院 两级医院共用就诊卡 患者持一张卡在两家医院均可就诊

3月22日下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托管协议,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彭...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