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的火车东站梦

华西都市报 2019-02-13 03:07 大字

李劼人

东站前身——沙河堡火车站。

成都东站。

1973年火车票。

□冯荣光文/图

“走进候车厅熙熙攘攘的人群,见到携带行李的旅客,我的头脑中突然跳出了一个熟悉的作家的名字:李劼人。先生要是活到今天,也来到这个候车大厅,他会作何感想呢?我这一意识流式的跳跃式想象,并非毫无来踪瞎想,乃是先生生前的的确确有过对成都东站的美妙设想。”在北门古三洞桥沙河茶园,李劼人研究学会秘书长张义奇与我一起“谈茶”,讲述他在成都东站坐高铁的感慨,讲到李劼人先生对成都东站的设想,既令我对李劼人早年有此设想而惊叹,又构起我对李劼人故居“菱窠”的回忆。

1“东火车站” 李劼人充满了期待

李劼人家居沙河堡狮子山麓的菱角堰,居所称为“菱窠”。“菱窠”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我在四川师范大学读书,往返学校都要经过“菱窠”。那时,这里还属金牛区保和公社花果大队,沿山坡地种满了桃树、柑橘,一到春季,桃花灿若云霞、柑橘花香扑鼻。

李劼人先生怎么会产生出“东站”的构想呢?

1957年9月,李劼人举家从市区内西马棚街公寓搬回“菱窠”,从此深居简出,静心写作长篇小说《大波》。清寂的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在《大波》里徜徉,然而,又深深感到与友人相会“郊区交通非便”。“菱窠”离沙河堡街上有半里多路,进城要步行穿过上沙河堡、中沙河堡、下沙河堡,过沙河五福桥走旧成渝公路到牛市口才能坐上公共汽车。“菱窠”到牛市口步行大约要1个多小时,李劼人要进城会友,友人要到“菱窠”来看望他,彼此都很不方便。1962年成都市开通了九眼桥到川师路口的公共汽车,对晚年的李劼人来说,的确是一桩特大的喜事。

1962年11月10日,李劼人在写给魏时珍的信中,特意说到:“每逢周六和周日,由九眼桥至川师路口之公共汽车增多一辆,班次较密,来回亦较便。若能(于是日)携同蒙胡齐来,更可放言高论。”因此,他非常渴望老朋友能来“菱窠”,远离喧嚣,彼此毫无顾忌地放声高谈。他曾构想:能够在沙河堡附近修建一个火车站,对于包括他本人和家属在内的当地居民出行就方便多了。

1958年7月1日,成昆铁路开工建设。成昆铁路从成都火车北站起,经成都东站(八里庄货站及铁路编组站),由北往东再南下经过金牛区保和乡境内,在川师大附近拐了一个大弯向西通往成都火车南站,它像一张大弓将成都的北部、东部、南部联结起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成都到彭山青龙场的铁路开通营运之前,成都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曾经计划在成都东部建设一个新火车站。

1961年元旦,李劼人给远在北京外交部工作的女儿李眉(远山)写了封长信,他向李眉详细介绍了成都一年来的“几个好听的事件”,其中第三件便是成昆铁路已经通车至彭山青龙场。就在这第三件好事中,李劼人写道:“大观堰建成面粉厂斜对一华里许,正在修建东火车站,据说明年可以修成,上下客货;将来尔等回来,便可在东站下车,距离菱窠不过一公里许,实在太方便了。”

李劼人对“东火车站”充满了期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不过,这距离“菱窠”不太远的“东火车站”,实际是成昆铁路线上一个四等小站,后来定名“沙河堡火车站”。

2 沙河堡火车站 仅有慢车短暂停留

沙河堡火车站作为成都火车北站与成都火车南站之间在城东保和乡境内的区间站,由于车站等级低,仅有通往峨眉方向的慢车在站上短暂停留。

火车站名为“沙河堡”,实际落址却在保和乡杨柳店。南面离沙河堡两公里多,北边距保和场也有两公里多。火车站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碎石路通到南边的老成渝公路大观堰路口,没有公交车到沙河堡火车站,下车要走这么远的路,当然很不方便,因而没有成为李劼人所盼望的能上下旅客的“实在太方便”的东火车站。

李劼人先生理想中的“东火车站”,其地位应该是与火车南站同等重要,是成都东部的火车客站。也许,是受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局限,向东发展的条件很不成熟。加之成昆铁路的建设一直处在“上马”与“下马”的徘徊之中,“东火车站”计划无法实施。但不能不佩服,沙河堡火车站选址的前瞻性,正因为有这些因素,才为21世纪的成都东客站建设留下了足够发展的巨大空间。直到这位对故乡城市充满期待的老作家已经故去了半个多世纪后,他梦寐以求的成都东客站才终于在东山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成都东客站工程于2008年12月正式动工,2011年5月8日已正式投入运营。走进成都东客站,我想每一位到此乘车的旅客,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候车大厅正立面醒目的“成都东站”四个红色大字和青铜面具“大眼睛”立柱塑像。“大眼睛”通过强烈的建筑艺术视觉冲击力,表达出古蜀人对客观世界从未停止的认知和探索的目光,让人们感知从古蜀文明到现代文明漫长的进化历程,古蜀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内在联系。

成都东客站是西成、成贵、沪汉蓉、成渝、成兰、成昆高铁以及成(都)西(宁)高铁、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发的重要站点。作为成都国际大都会的“窗口”,向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旅客展示,四川需要了解世界,世界需要认识四川。几千年蜀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就是一部“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史、世界文明交流史。如今,成千上万的四川人从成都东客站乘高铁走出去,又有成千上万的外地人、外国人乘高铁到四川。一进一出,两股人流在成都东客站交汇,倍感亲切,通过彼此的“眼睛”便能沟通和抵达对方的心灵。

新闻推荐

彭山区召开 援藏援彝驻外招商干部迎春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孟飞)2月1日,彭山区召开援藏援彝驻外招商干部新春座谈会,区委书记罗万东,区委副书记、区长郭红及其他区领导出席。...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