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寿乡新名片彭山区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亮点解读(一)

四川法制报 2019-01-08 01:01 大字

彭山网格员零距离服务群众刘正国 文国权 文/图

宜商宜居,是一座城市的境界。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诉求。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是评判平安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彭山区委、区政府心系百姓平安,紧紧围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大局,以创建“平安创建”为抓手,多管齐下、上下联动,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有效保持了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翻开眉山市彭山区“平安创建”成绩单,一串串鲜活的数字让人欣慰:

密织“网格”。截至目前,彭山区216个网格的223名网格员共协助法院成功送达法律文书294件,提供被执行人线索467件,提供破坏环境、涉黄涉黑、违法搭建等线索141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份,开展政务服务宣传9000余人次。

狠抓“调解”。坚持调解跟着矛盾走,着力推进调解工作“六化”建设和调解组织“八进”,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彭山区共排查非涉稳型矛盾纠纷2950件,化解2714件,化解成功率92%。

创新“矫正”。规范社区矫正监管教育特色,新建两个社区劳动教育基地,每星期定期组织服刑人员参与劳动。2018年以来,彭山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82人,累计解矫社区服刑人员146人,无脱管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以内。关键词:

网格化

密织网格 稳固“基层基础”

家住彭山区凤鸣街道南星社区的吴锦娣,今年79岁,是一名孤寡老人。2018年5月31日,老人在家提水时,不小心摔倒。吴婆婆寡居多年,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摔倒后,只能给千里之外的侄儿打电话寻助。

远水救不了近火。吴婆婆的侄儿吴学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社区网格员张柳琼的电话。张柳琼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推着老人照X光、打B超,还帮吴婆婆垫付了690元的医疗费。事后,吴学纯专门从外省赶回彭山,为社区网格员送上锦旗和感谢信。

这个故事只是彭山区网格员爱民助民、为民服务,助推平安创建的一个缩影。彭山区总人口34.58万,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20个社区,88个村,共划分为216个网格,有专职网格员223名(其中乡镇(街道)网格长13名、城区99名、农村111名),农村兼职网格员6名。“近年来,彭山网格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健全制度机制为抓手,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最基本的要求严起,全面加强网格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稳固了平安创建工作中的基层基础。”彭山区网格化管理中心主任徐丽红说。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以平安创建为指导,加强网格工作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了3个突出问题:解决了乡镇(街道)网格中心、村(社区)网格管理站、网格管理员职能职责不明的问题;解决了网格长、网格管理员工作量化不准的问题;解决了网格管理员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

分类制定标准,细化目标任务。以平安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创新提出了“1+ 10”的工作机制,在“三创”工作、政务服务“上门办”、关爱弱势群体、助推平安创建等“十大重点领域”发挥作用。

健全体制机制,常态化推进工作。重点建立党政主导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网格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将网格工作作为综治工作内容,列入考核,并探索建立网格管理员“1+X”工作制度和“大网格”模式两个课题。

截至目前,彭山区223名网格员共提供破坏环境、违法搭建、涉黄涉恶等线索141件;共发放各类宣传单8万余份,为全区平安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关键词:

大调解

狠抓调解 化解“基层矛盾”

“小红调解工作室出手,烦恼事情都没有。”在彭山区,曾被评为全国先进的小红调解工作室已成为大家处理矛盾、化解纠纷的好去处。“矛盾纠纷无小事。”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小红调解工作室总结出“冷却待机”“以外调外”“判例参照”“亲情感化”等调解办法,调顺了民心,调高了邻里和睦度,激活了基层“平安细胞”。

在“大调解”工作中,彭山区还创新提出了“访调对接”的办法,进一步实现信访事项即时分流和有效化解。

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四项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坚持协作配合原则;坚持自愿合法原则。二是健全组织网络体系。成立由区综治办、区信访局、区司法局共同组成的区“访调对接工作联合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区访调对接工作的开展;在区委群工部成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本级信访(群工)部门分流到相关责任部门需要人民调解参与化解的信访事项;在信访问题突出的部门,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工作室”负责调解有关信访事项;在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应设立“信访接待窗口”,主动对接信访(群工)部门,做好分析研判,调解和分流有关信访事项;在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设立“信访联系点”,收集涉访信息,及时接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发展兼职调解员队伍;壮大情报信息员队伍。四是建立对接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多元联动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排查预警机制、专业协同机制和跟踪回访机制,通过“大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服务于民生。关键词:

社区矫正

创新矫正 消除“犯罪苗头”

“每周星期四,我们都会定期集中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前往社区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三创’工作宣传、集中教育学习等。”彭山区司法局副局长高其平介绍,2018年,彭山区新建社区矫正劳动教育基地两个,每周组织普管、宽管类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社区服务,每名服刑人员的仪容仪表、劳动情况等,都会严格考核打分、综合排名量化,作为升级、降级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为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水平,推动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彭山区司法局从细处着手,分解、细化工作职责,消除了平安创建工作中的“犯罪苗头”。

基础保障再规范。由一把手总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到13个乡镇调研司法所办公场地使用情况,确保场地无占用;严格按社区服刑人员不低于1400元/人·年的标准落实社区矫正经费,2018年已落实社区矫正经费2800元/人·年,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下沉50%的司法行政政法专项编制到基层,确保每个司法所均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矫正执法再规范。下发《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巩固年”活动;组织司法助理员、社区矫正公益人员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再学习、再考核,保证矫正工作程序规范、依据准确、执法得当。该区的社区矫正经验成果被写入了《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在全省推广。

教育管理再规范。建立完善了矫正小组,有针对性制定矫正方案,对社区服刑人员采用电子定位、手机定位、随机抽查报道、下村探访等方式严格监管,防止脱管、漏管;联合村两委干部不定期摸查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坚持“监管兜底,教育先行”,开展“学、练、考”三位一体针对性教育,促使其思想转化重归社会。

在高其平看来,社区矫正是一项科学性、社会性、实用性的刑罚执行制度,很好地兼顾了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将更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彭山区委书记罗万东说:“彭山区的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犹如一部世纪大片,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彭山举全区之力实施品牌战略,激情打造寿乡新名片。网格化、大调解、社区矫正只是其中的三个亮点、三张名片。若把所有名片串接到一起,便织就了一幅和谐画卷,便铺就了一条平安大道!”

新闻推荐

群众文化摄影展 见证巨变40载

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仔细欣赏。在照片中感受变化。本报讯(记者雷卓鸣文/图)“感谢摄影师们记录下彭山40年来美好的一面!”1月...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