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为“除四害”拼搏一生 去世后捐献遗体

雅安日报 2018-12-12 18:10 大字

这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原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90岁高龄的冯炎。

他秉持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谦虚谨慎,总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退而不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在病榻上坚持从事蝇类研究,在蝇类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12月5日上午11点过,冯炎安详地走了,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了四川大学医学中心,眼角膜捐献给爱尔眼库,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作为儿子,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和崇高。”12月6日,提起父亲的一生,儿子冯斌哽咽着说,老人在弥留之际,多次叮嘱,一定要帮他把未交的党费足额交上,把研究资料整理好全部交给单位。

3年前,冯炎(左一)在办公室同孙女、老伴的合影

遗体捐献接收证书

兢兢业业

为公家事操心一辈子

在子女眼中,老人似乎总有着忙不完的事。

冯炎膝下有4个儿子,冯斌排行老四。在冯斌记印中,父亲是“工作狂”,一辈子为公家事操心。

1980年初,雅安城乡居民家中偷油婆(蟑螂)多,难消灭。当时市场上有杀虫“敌杀死”,因毒性强,都怕污染食品不敢用。对此,冯炎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既可毒杀蟑螂,又有安全保障的办法,这就是把配制好的除虫菊酯药夜吸附在粉笔上,阴干后在蟑螂活动的厨房地面、碗柜、灶台、蜂窝煤堆周边画上药笔线条,蟑螂只要接触线条,脚上沾上粉迹,即可致死。蟑螂药笔还可杀灭跳蚤,臭虫,白蚁等,当年的灭蟑螂药笔成为雅安人家中常备灭虫神器,价廉物美,对人畜无害,仅5分钱一支,还配详细说明。1985年,灭蟑螂药笔参加全区生活科技成果展。

冯斌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一辈子从事除“四害”工作,尤其对苍蝇有深入研究。为采集标本,他经常到山区、进农家圈舍,有时一个月才回家,采回标本马上展开研究并写相关材料,很少有时间在家,加上经常到省内外参加学术交流,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不多,对父亲来说,家就像旅馆。母亲也有工作,父亲把精力全部扑在工作上,家庭大小事务都由母亲承担,不过,他们兄弟4个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尽可能为母亲分担家务。

冯炎退休后,他依然操心“公家事”——单位上的办公室依然留给他使用,他依然坚持研究苍蝇,直到接近80岁查出癌症,身体每况愈下后才没下乡,但研究和撰写论文仍在继续。去年2月病重住进市医院后,他还把病房当办公室,继续整理资料,撰写未完成的资料,直到今年10月,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了下来。

守望初心

病榻上仍举手宣誓

在家人和同事的眼里,冯炎一辈子牢记宗旨,工作认真负责,生活艰苦朴素。

冯斌说,从他记事开始,父亲就教育他们,不能计较个人得失,生活要节俭,工作要踏实,并用自己的言行进行诠释。

因孩子多,拖累大,冯炎总是把吃、穿腾给孩子,一年难得添一件新衣,一辆旧自行车,一顶草帽,一双脱鞋和一副捕蝇工具是老人主要行头。到了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要为老人买好吃好穿的,老人总是以“衣服多了穿不完,等于浪费,该节省就要节省”之类的话婉拒孩子们的孝顺,直到去世前,穿了20多年的衣服也舍不得丢,仍然在穿。

市疾控中心退休同事陆韬对冯炎的去世很是悲伤。她说,冯老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医学有害昆虫的调查研究,这项工作苦累,常在脏臭的环境中与蚊蝇共伍,且不容易出成果。在单位上,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都因各种原因改行或跳槽,唯有冯老入行就默默坚守一辈子……他为我国医学昆虫基础研究做出了贡献,为病媒生物控制奠定了基础。

“受病痛折磨。老人只能睡在床上,他依然要求庆祝党的生日。”冯斌说,在父亲的多次要求下,7月1日上午,冯斌等家人来到病房,让老人重温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睡在病榻上的冯老,冯斌念一句誓词,老人举着右手跟着念一句誓词,此情此景,让人动容。

最后奉献

去世捐献遗体器官

“我觉得身体越来越差,我想把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出去,为社会做最后贡献。”这是冯炎对家人说得最多的话。

10年前,冯炎查出患癌症,便向家人提出要捐献遗体器官的事,当时大家都持反对意见,觉得老人辛苦一辈子,应该入土为安。但冯炎执意要捐献,并采用“各个击破”办法,以“人死后烧成一把灰,遗体捐出去,医学事业还有用,眼角膜捐出去,让重度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之类的话,轮番做家人工作,最终说服家人,到当地红十字会办理捐献登记手续。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冯炎重病在身,依然惦记着疾控中心这个大家,让家人搀扶着他到单位看一看,看他工作过的科室,看他亲手制作的蝇类标本;在病榻上的他同样未停笔,依旧坚持做科研,笔下的蝇类图谱,栩栩如生。

“这一天仿佛来得太突然,简单的告别仪式过后,父亲的遗体就被接走了。”冯斌哽咽道。老人在弥留之际,曾多次叮嘱他们,一定要帮他把未来得及交上的党费足额交给党组织,把他整理好的资料全部交给单位。

12月5日上午11点过,冯炎走完最后的人生,家人根据老人生前的遗愿,第一时间通知市红十字会,随后,四川大学医学中心、爱尔眼库医生赶到市人民医院,完成老人无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用于移植和医学研究最后遗愿。家人也在老人走后,第一时间办理上交党费、研究资料移交。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郝波介绍,冯老生前敬业奉献,走后捐献遗体角膜做最后奉献,其伟大精神应广为宣扬。冯炎是雅安市第19位遗体捐献者,第15位角膜捐献者。

冯炎简介

冯炎,1929年1月出生于彭山县,1950年6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一生都在与苍蝇打交道,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跋山涉水,开展蝇类基础研究,一生共计研究发现新蝇种543种,特有种518种、新种团4个,中国新纪录属5个,新纪录种12种。在国内外相关期刊发表论文、论著120余篇,出版《四川花蝇科》《四川有瓣蝇类名录及生态地理分布》蝇类专著二册。参与出版《四川有瓣蝇类研究概况》《中国丽蝇亚科乌丽蝇族二新种(双翅目:丽蝇科)》《中国四川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三册。参与完成《四川西部蝇类物候的研究》《花蝇科三新种—新纪录》《中国四川蝇科八新种(双翅目)》等研究工作,成就显著。

他59岁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60岁时获得四川省动物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73岁时获得“中国蝇类”第四完成人证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82岁时获得201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雅安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发表论文139篇。他一生不懈努力,为我国疾控蝇类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雅安日报记者 彭加权 高菲菲

新闻推荐

成乐高速扩容 改道近8公里 这是全省首条扩容、改道的高速公路 将减小成都城区南片区的交通压力

成雅高速(中间)与成乐高速(两旁)在青龙段交汇成乐高速是成都沟通眉山、乐山等地最为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也是四川省内的黄...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