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统农业经济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公义镇马林村展开美丽画卷

眉山日报 2018-10-19 07:02 大字

公义镇马林村的安置小区。徐华英正在工作。回家乡创业的余培正在修剪柚子树。农业嘉年华。本报记者 古良驹 摄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用了40年时间,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卷。马林村一直是该区乡村发展的“排头兵”,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发展,逐渐实现了从单一的纯农业产业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走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眼下,正值柚子丰收的时节,来自公义镇马林村的柚子种植户余培就在自己的种植园里不停忙碌着。余培是马林村人,大学毕业后,因机缘巧合与柚子、柑橘结缘,他便毅然选择了在家乡开展规模化柚子与柑橘种植,截至目前,总投资70余万元,种植规模达到50余亩。

近年来,彭山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建设“三品一标”品牌,发展“东坡味道千亿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在改革开放前,马林村的农业生产只能依靠传统模式,农民种地辛苦,生产效率低下,还得靠天吃饭。

“在我们父辈的印象中,传统农业向来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模式比较单一,那个时候只能解决基本温饱。”余培说,现在不同了,提倡规模化种植,土地的经济价值也翻了好几倍,我们种植园每年的收入都能达到50万元以上。

如今,土地“三权分置”深入人心,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民千方百计增收增效,制度红利得以充分享受。来自马林村2组的村民徐华英便是其中的获益者。自2017年开始,今年51岁的她在眉山农业嘉年华担任农业务工人员以来,每月的收入都能达到2000余元,加上原有的土地流转金,就有了两份收入。

“自从两年前流转了土地,建起了现在的农业嘉年华,我就来这里打工,既能照看家里,还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生活过得安逸。“徐华英表示。

目前,马林村已流转土地3600亩,每年就地务工费用达200余万元。在加快建设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的同时,还立足本土特色产品,大力发展葡萄、柑橘、柚子等经济作物种植,做大品牌,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目前,我们村全域被纳入了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四好农村路建设也已覆盖全村,交通便利,欢迎广大游客到我们这里来观光旅游、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居华说。

而马林村现在的美丽画卷,仅仅是彭山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区“一园两翼”三个区域,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让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回首改革开放40年,以前的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积极变化,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农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乡镇老协:才艺展示会 展老年风采

载歌载舞欢庆重阳。本报讯(岳莉记者王莉文/图)10月16日,彭山区各乡镇(街道)老协欢聚在彭祖广场,举行了丰富精彩的文艺汇演活动...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