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标兵”是这样炼成的 彭山“葡萄大王”杨志明的背后故事
杨志明正在嫁接葡萄树。
本报记者 孟飞 文/图
10月的彭山,秋意渐凉。10月12日,走在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彭山区的小道上,只见连片的白色葡萄大棚内葡萄已全部下果。此时,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和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嫁接葡萄树,为明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志明今年48岁,彭山区观音镇文昌村人,种植葡萄已29年,被称为“葡萄大王”。目前,他的葡萄园规模超500亩,年产5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在杨志明的带动和支持下,当地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致富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今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暨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启动仪式活动中,杨志明被授予首届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标兵”称号,成为彭山唯一获此称号的人。
探索种植道路
边种葡萄边搞副业
“我不是‘葡萄大王’,我只是普通的农民。”杨志明说,荣获“新型职业农民标兵”很高兴,这是对广大农民最大的赞誉;也是一种压力,因为担心做不好愧对该称号的褒奖;更是一种鞭策,不断地提醒他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回溯1989年,19岁的杨志明因某些原因未能继续学业,从此他开始考虑如何过上好生活。有一次,杨志明在场镇逛街时偶然吃到巨峰葡萄,让他眼前一亮。虽然价格高达5元一公斤,但因为味道很好,巨峰葡萄的价格是当时米价的10倍。看中巨峰葡萄带来的商机,杨志明决定试着种植葡萄。随后,他筹了些钱,到成都购买了葡萄苗,在自家的自留地开始试种。当时,杨志明还有些忐忑,因为他完全不懂种植技术。为此,他通过书籍学习葡萄种植知识,然后再把学到的知识实践到葡萄“试验田”中。
1991年,杨志明的葡萄树终于挂果,但并不理想,烂果率达到产量近一半,利润只有2000元左右。杨志明总结道,还是因为对葡萄的种植技术不了解,“比如嫁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接下来几年,杨志明一边学习葡萄种植知识,一边在葡萄园里实践种植技术。为了补贴家用,继续坚守葡萄园,杨志明开始做起副业。卖菜、织毛衣……只要听说哪行能赚钱,他就一一去尝试。后来由于市场急剧变化,制衣小作坊的生存空间有限,2002年,杨志明关停了制衣作坊。多年来,杨志明历经了重重困难,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当“职业农民”
引领葡萄种植风潮
怎么办?“从1989开始到2002年,我种植葡萄已经13年了,虽谈不上小有所成但至少有些经验。”杨志明说,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他决定当一个“职业农民”,在葡萄园里大展拳脚,努力把葡萄种植好,而且还要卖得好。
说做就做。2002年,杨志明在自家自留地种植2亩多葡萄的基础上,又租下旁边5亩多的土地开始扩建式种植葡萄。为了把葡萄园建好,把葡萄种植好,杨志明更加努力地自学种植技术,光是相关种植书籍或杂志都订了6本,另外还不断地引进先进设备对葡萄园进行改造。
经过杨志明的悉心“照顾”,葡萄挂果后迎来大丰收,并且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当年产量达到4万斤左右,产值达到4万元左右,纯利润大概有2万元。”杨志明说。
为将葡萄产业做强做大,2007年,经过5年的沉淀,杨志明在观音镇果园村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打造葡萄园,并引进美人指、红地球等品质口感好、附加值更高的品种。
除了不断自学葡萄种植技术之外,杨志明还不断走出去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到沿海等种植葡萄的先进城市进行学习。一年长苗,两年挂果,2009年,杨志明在果园村的葡萄园产量达3万多公斤,产值达50万元,纯利润就有30万元。
看到杨志明通过种植葡萄致富,观音镇村民也开始种植葡萄。在杨志明的带动和支持下,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提升果农的种植技术,杨志明会定时给果农们授课讲解,并免费提供技术资料供他们学习。除此之外,果农有任何种植上的技术问题找到杨志明,他都倾囊相授。
随后,杨志明的葡萄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他在成都新津建设了60亩葡萄园,并带动周围2000亩葡萄产业发展。2014年,他又以公司的名义在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的岷江农业现代园区建立了260亩葡萄园。这两个葡萄园都是采用水肥一体化、溯源体系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型果园。
如今,不管是走在公义镇马林村的小道上,还是走在观音镇果园村的小道上,成片的白色葡萄大棚一望无际,十分壮观。“接下来,我将继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种出更加优质的彭山葡萄。”杨志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吕欣蔚记者黄海波)近日,司法部印发了《关于表彰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彭山区青龙镇龙都社区获得...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