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影像触摸彭山发展脉搏① 柴树清 四十余年光与影 于无声处“话”彭山
柴树清个人照。彭山城景。晨练。滨江大道。
编者按
在彭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光影的缔造者、时间的定格者、发展的见证者、乡土人情的传播者。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双跑得快、站得稳的脚,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他们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用影像触摸发展的脉搏,用真心传播美丽的彭山故事。他们,就是彭山摄影人。
即日起,本报刊发《他们,用影像触摸彭山发展脉搏》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如果推选彭山摄友圈的资深大咖,柴树清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位人选。摄影创作四十余年,从岷江河畔的渔舟唱晚到彭祖仙山的云雾缭绕,从彭山新城的灯光璀璨到彭祖广场的市井闹热,他的足迹踏遍彭山的大街小巷,田野阡陌。数不清的作品弥散着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正如柴树清自己所说,“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发展,让更多人关注彭山,让本地人更爱彭山。”
如何真实而鲜活地拍摄这片土地、这里的人群、这里的生活,是柴树清一直最想做好的事。他将镜头聚焦到田野街巷,一些平常的自然景物,一些不被注意的城市新景,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令人惊艳的美。他将镜头对准家乡人的生产生活,一些平凡又普通的劳动者,一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生活,通过柴树清的镜头,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一种透着暖暖民生热度的人文情怀。
电脑技术的应用,为摄影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创意空间,然而柴树青依然坚持忠诚于自然的原则。为了寻找到平凡中的不同,他不厌其烦地选择角度、选择光影,尽可能地融入真情实感,尽可能地赋予影像以深邃的内涵,让作品能够细细咀嚼,回味悠长。“柴老师的作品没有刻意拔高,没有主观强加,以自己独特的视觉想象力和判断力,再创光影的美学再现,传达人文摄影的真谛——朴实、善良。”彭山摄影圈的摄友们评价。
从事摄影创作四十余年,柴树清不仅将自己定位为摄影人,更是深感肩负着彭山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的使命。“这些年,彭山迎来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变化越来越大,镜头展现也随之增多,我希望通过手中的镜头,将彭山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彭山,爱上彭山。”柴树清说。
【图片均由柴树清提供】
新闻推荐
志愿者与冯双平合影。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刘树军记者孟飞文/图)“我代表全家,谢谢大家的关心。”昨(11)日,由彭山区黄埔后代联谊...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