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美乡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义和答卷”
李建群正在为猕猴桃施冬肥。义和乡万亩猕猴桃园。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走进彭山区义和乡悦园村,整洁干净的道路如玉带般在乡间田野里穿梭,道路两旁盛开的芙蓉花美不胜收,田野里大片的猕猴桃树下村民正在修枝施冬肥,歌声欢笑声,声声入耳……一幅山水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曾经的义和乡,干旱缺水,农作物歉收,辖区内5个村子就有4个村是市级贫困村。近年来,义和乡结合实际,多方调研,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发展产业的同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配套及村容村貌改造。2016年,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252元……
近日,记者走进义和乡采访,通过看村子变化、与村民们交流,感受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义和答卷”正在精彩书写。
“新农人”进田地
万亩猕猴桃园活色生香
“来来来,大家尝尝我的果子。”在义和乡悦园村,李建群端起大果盘,热情邀请大家品尝。进入冬季,猕猴桃要施冬肥,与记者闲聊半刻后,这位勤劳的妇女脱下皮靴,换上农服,端起簸箕,麻利地在猕猴桃树下撒油枯……看着她娴熟的动作,很难想象,3年前这是一位做建材生意的老板。
回想起自己做“新农人”的经历,李建群很感慨:“当时我在这里流转土地种猕猴桃,大家觉得我是‘疯子\’。时间证明,跟着党委政府走,我走对了。”
2011年,悦园村通过土地流转,试点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2014年,向往田园生活的李建群本想流转一块土地作为生态菜园,种些蔬菜自产自销,但在义和乡党委政府的建议下,李建群前后流转了157亩土地来种植猕猴桃。今年,果园里的猕猴桃已经进入丰产期,单猕猴桃的产量就达到40万斤,产值400余万元。“当时我来义和是为了这里的绿水青山,没想到让我找到了金山银山。”李建群说。
李建群流转了村民的土地,村民则在猕猴桃园区成了产业工人。“我把家里的两亩地流转给业主种猕猴桃,自己再在猕猴桃种植园区里打工,帮忙套袋、收获,这样既有时间照顾家里,还有收入。”悦园村10组村民周秀林说。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留德介绍,村子里有实力的村民,自己搞种植,另外的就“收租打工”。如今悦园村近90%的村民从事着与猕猴桃产业相关的工作,猕猴桃产业园也越做越大。
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民宿
有了猕猴桃产业作为基础,义和乡接下来将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养老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打造经济增长双引擎。
如今的义和乡万亩猕猴桃观光产业园,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观光大道2.6公里道路拓宽已基本完成,初步建成观光“小环线”。
2014年,结合猕猴桃产业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该乡整合资金200万元,建成占地12.9亩,配套水域面积50亩,集休闲、娱乐、健身和大型集会活动为一体的猕猴桃文化广场。
“现在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坐落于悦园村猕猴桃广场旁的一农庄负责人尚文彬谈起未来的发展更是信心满怀。2015年,该农庄入驻义和乡,流转土地187亩,打造了乡村采摘、观光体验为主的度假农庄,种植了猕猴桃、蓝莓、柑橘、葡萄等多种蔬果。待西山旅游环线建成后,游客的到来将为义和乡和他的农庄带来人气和商机。
和尚文彬一样有干劲的还有四川某公司负责人曲华清。他所在的公司在义和乡流转了土地300余亩,在种植柑橘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一体化运营。如今,公司回购、改造农房,打造乡村民宿并设计规划旅游项目。
而曾经的偏僻义和乡喻沟村,也正在依托其生态环境和天宫山历史文化底蕴,流转土地2000余亩,以“牡丹花海”和“香樟天堂”为主题,打造大型乡村民宿酒店。未来,义和乡还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
此外,该乡还以“田园义和”为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三大工程。该乡以打造“芙蓉之乡”为抓手,对乡村主要交通道路和节点进行绿化,由乡政府牵头每年种植200株以上木芙蓉,各行政村每年种植不少于100株木芙蓉,现已完成谢义路、创业路等主干道路7.2公里绿化,改善了群众生产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义和乡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新闻推荐
志愿者走上街头巡逻。本报讯(王永强刘统华记者余毅文/图)连日来,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治安巡逻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据悉,20余名志愿者分成两个...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