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用接地气的环境治理新招③ 彭山区青龙镇 在人的精气神上求治理长效 胡靖华 本报记者 李成 文/图
巡街走村又出发,新的一天从零起。
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市场秩序井然,园区生态环保,小区翠绿簇拥,村道河道见不到白色垃圾,连垃圾池和垃圾地库都加盖并定期冲洗无异味无蚊蝇……
10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彭山区青龙镇,无论何时都保持着这样的环境面貌。
“看到的就是常态,保持常态治理可以换得另一种轻松。”该镇环境治理办(城管办)主任张学政说,“我们这里经常有各级领导和中外客商‘走过\’‘路过\’,如果仅仅只为接待迎检才去突击整治一盘,那会累死不讨好!”
“看到的就是常态”,这话说得很实在。
“青龙常态”营造现已步入第三阶段,工作重心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今年转移到运用设施、执行制度、爱护环境的人的建设上来,试图最终依靠管理干部、治理队伍、镇域居民的精气神来求得长效治理。
这是8月29日记者随市环境治理办第一督察小组走进青龙发现的一大变化。市环境治理办主要负责人日前表示,当前,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正借中央环保督察的东风,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常态化治理长效机制,青龙镇的扎实治理和创新探索的经验,值得很好宣传、很好借鉴。
落得了地的“一把手工程”
早前本报曾先后报道过青龙镇环境治理的一些颇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做法,比如“高标准大联动”“五优先机制”,以及“网格化管理”等,反映出青龙这种常态化治理格局来之不易。
“青龙常态”的形成和持续,关键是有一个好班子,对绿色发展理念“真”实践,对环境治理“真”重视,对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一线干部职工“真”体贴。
工作优先讨论,经费优先划拨,项目优先实施,人员优先配备,设备优先购置,镇、村(社区)班子十年成惯例。
凡涉及环境治理工作重大决策、全镇性的整治行动或动员大会、需攻坚破难的村(社区)现场办公、全镇环境治理季度考核,书记、镇长必定出席或至少有一位出席。
站台力挺,有求必应,几年来他们没有一回缺席。“搞城管搞治理,遇到的都是较真碰硬、攻坚破难。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真心实意地扎起,那会事倍功半。”张学政说,“考察过很多乡镇的治理工作,我有一个切身体会:领导重视,未必一定搞得很巴适、上得了‘十佳\’;但是任何一个搞得差的地方,问题肯定出在领导身上。”
长期以来,青龙镇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放在该镇中心工作、“一把手工程”的位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长抓保障,人大主席抓常务,纪委书记抓问责,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村(社区)环境治理第一责任人和执行人。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所向皆成。
5月18日,骄阳似火,镇长徐舟带领镇干部给战斗在一线的城管队员和保洁员送来草帽、藿香正气液和矿泉水。徐舟对环境治理工作大事小事如数家珍,哪个是环境治理工作的“数据库”,哪几个保洁员扫地技术高超,哪些人上了贫困人员特设保洁岗位,人员和事例都能信手拈来。平日不踩底,咋能说得圆?
7月上旬,该镇永远村,一工厂门前村道的水沟涵管被厂里的货车碾压损坏,形成了臭水沟,周围村民反映强烈。村上多次找厂方交涉无果,加上顾忌村厂关系,整治态度表现不坚决,烂路臭沟越拖越重。分管领导、镇人大主席王皓向环境治理办发出指令:永远村不是例外,通报照发,检讨照做,经费照扣,限3日内解决问题!要知道,永远村党支部书记,正是王皓的老父亲。
“青龙常态”的背后,正是站着这样一帮真抓实干、不搞假打的干部。
底气十足的环境治理办
就在前几天,该镇党委作了一个决议:再给镇环境治理办(城管办)增加7个人手。
张学政称,青龙镇半城半乡,场镇和开发区按城市管理标准管理环境,村庄则按市农村环境治理标准实施治理,镇环境治理办和城管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室内设环卫、市政、执法、督查、收费等6个中队,配备城管队员20名、保洁人员132名,配备了对讲机、执法巡逻车、重型扫地车、洒水车,全年日常运行经费330余万元得到镇财政保障。“现在增设一个农村管理中队的必要性突显,镇上马上批准补充人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了很多小故事,备感这支队伍的担当、辛劳与智慧。
执法中队女队长董亚群在一次演讲中说,很多人说“青龙场上城管最强势”。确实,环境治理需要强势,不强势怎么镇得住那些随时反弹的脏乱差?他们强势但不霸道,监管从严,令行禁止,先礼后兵,同时依理依法,温馨劝导,文明执法。他们强势但不营私,得罪胡搅蛮缠的人问心无愧,因为他们服务于该镇大多数居民所需要的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
这支队伍的威望可能更多源于张学政的行事风格。
他在坚持自己的治理主张上近乎“顽固”。“他善于在实干中创新,解决难题总有用不完的点子,当然他拿出来的许多方案确实很管用。”王皓说,“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点为难,但最后还是依着他。”
为解决垃圾池、转运地库臭味蚊蝇扰民问题,张学政组织相关环卫人员优化作业流程:一方面,对镇域100多个垃圾池进行加门加盖,对5个转运地库进行篷布覆盖;另一方面,强化日产日清,对垃圾池内外定期冲洗清洁,集装箱吊开后立即对地库坑槽进行清扫、冲洗、消毒。
青龙镇长期处于建设开发状态,路面扬尘和带泥入城的现象比较严重。张学政将其纳入治理范围,安排洒水车定期对镇域主要交通线路进行路面冲洗。有人担心这样搞会加重运行经费压力,张学政不高兴了,“等你有了钱才来处理这些事,老百姓早就把你城管的帽儿甩了。”
临时占道、铺面装修、广告设置、市政设施使用等,管理不善就会导致“五乱”,但是以往这些事情在乡镇一级长期处于审批不严、监管缺位的状态。别人推都推不脱,张学政却把它揽了下来,通过几年努力,市容市貌大改观。该镇政府随即把对村“一事一议”卫生费、镇拨每村每年5万元环境治理工作经费的收支监管,也交给了他们,实行“镇管村用”,有效预防了资金挪用和腐败滋生。
董亚群说,“在老张手下干活路,感觉既苦既累又幸福。”每日排查成为常态,问题清单成为工具,挂账治理成为手段,问责奖惩成为铁律。城管队员每天早于机关干部1小时上班开始农贸市场和场镇节点管理,晚上巡查到10点左右才能收工。遇到恶劣天气,半数人要留下通宵值班,预防城市内涝。
周一全员例会,每人每天签到写日志,问题台账一周一结,全员考核每月民主评议,季度专题培训会,政策法规与治理技术培训考核……内部管理严丝合缝,风清气正。董亚群说,4月19日,市环境治理办领导到此督查时,从档案中随机抽取5份治理日志,径直到现场找群众复核,事由、时间、地点、事主、治理过程、处理结果都一一吻合。这位领导禁不住由衷地赞叹,“工作精细,上下放心!”
也有人说张学政喜欢“护犊子”。有一次,城管队员在处理一起违规占道经营案件时,遭到摊主及其亲属围攻辱骂。有关部门对摊主进行了教育处罚,但张学政觉得还不够,要求摊主写出深刻检讨,检讨书就张贴在其店铺门上,一周内不准撕。张学政常说,“管理城市、治理环境,不论寒暑,不管晴雨,不分昼夜,也得让我们干得有一点尊严啊。”
环境治理、城镇管理,离不开这样一个“挺在前面”的团队。
有环境敬畏感的青龙居民
青龙和其他乡镇一样,环境问题在面上表现为场镇和村庄“五乱”,在线上表现为“三线”脏乱差,在点上表现为各种污染源违规排放,这些问题的反复回潮反弹,必定破坏整洁优美、和谐宜居的环境常态。
张学政认为,这种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问题——人的内心的“任性”所致,在规矩与习惯冲突上的任性,在利与义的选择上任性,缺乏对生存发展环境的敬畏。他说,“我期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人们的环境敬畏意识也成为常态。真到哪天,不再提什么‘综合治理\’了,就是胜利。”
如今,抓居民的环境教育引导,被列为青龙环境治理办的重要工作,而且这种环境治理宣教切入精准、落点具体、从一点一滴抓起。
记者在青龙镇政府大院见到这样一幅情景:一名在车旁等候办事的外来司机,抽完烟后随手把烟头扔到地上,镇上的一名工作人员赶忙制止他,让他把烟头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政府机关环境卫生要给社会群众做表率,这个院坝包括楼上的办公室,每天都有城管办的人盯着,城管办主任一有空就一间一间去瞅,连书记、镇长的办公室脏了乱了也要遭说。”该工作人员表示,青龙流传一句顺口溜——“干净不干净,你问张学政”。
张学政走到哪,环境治理就讲到哪,连出去旅游时也会跟当地的保洁员聊半天,因此其儿女都说他有“职业病”。
同时,他们还善于整合各方面力量和渠道来开展环境宣教,持续营造治理声势和舆论氛围。
针对“农民变市民”转换时间短、人员数量大、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张学政常去镇上开设的“市民夜校”担任主讲,给居民讲城管法规、环境卫生好习惯、垃圾分类常识,给企业负责人开专场宣讲青龙环境治理规矩、厂区车间环境管理、工人劳动环境保护。对一些拒不整改环保环卫问题或者拒不缴纳垃圾处置费的企业主,该镇环境治理办会严肃地对其进行“约谈”。
每个村、镇域重要节点都设有宣传橱窗、广告牌,经常组织老协宣传队文艺巡游,将“七进”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近年影响特别大的是镇党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参加每个季度对村(社区)的环境治理考评。全程徒步暗访,不预设路线,不给对象打招呼,无记名评级打分。“这一活动,让代表委员实地了解我们的治理努力与存在的问题困难,让企业界实地了解治理工作的艰辛从而增强爱护环境的责任感,社会反响很好,更对庸懒散浮拖现象形成了很强的震慑。”
一个区域,一个网格点,一个负责人,常态治理落地生根。每村派驻一名环境治理指导员,也对巩固和优化常态化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管理中队9名队员,除担负农村片区环境治理督查考核工作之外,还被分派到8村1社区担任环境治理指导员,遇该镇专项治理行动则临时召回统一调度。这给全域环境网格化管理加了一道“双保险”。
该镇农村管理中队队长高利祥,身兼数职,年初又被下派兼任龙都新苑三期东区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新建的安置小区,环境管理成为“老大难”问题,居民投诉不断。该镇党委决定在所有安置小区设立党支部,为完善社区治理提供组织保障。高利祥上任之后,首先从住户情况调研入手,为小区居民自治建章立制,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议事会、监事会,手把手地教支部成员和物管队建立环卫运行流程。半年多时间,龙都新苑三期东区面貌一新,居民无不拍手称赞……
青龙镇党委书记王佑泽表示,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建设绿色宜居青龙尚需努力。青龙镇将继续在企业生活污水治理、工业垃圾处理、火车站片区攻坚治理、垃圾乱倒恶习全域监控设施建设、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机制完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新闻推荐
全面落实“河长制” 出重拳常态化治理岷江河 冯娟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苏祠街道办事处干部助群众抢收作物。【核心提示】前不久,在岷江东坡区段一处河滩地,7台推土机和4台挖掘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作业,清除农作物秸秆、杂草、废弃物,还河滩地一片洁净和自然。而在另一头...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