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二十载 喜迎十九大 ——“建区设市”20周年征文选登之一
眉山20年同唱一首歌
凌峰
时间飞逝,到今年5月30日,就是眉山从原乐山市分设,经国务院批复准设眉山地区20年了。弹指挥间,宛如昨日。我也从当年40岁正当年的“小伙子”,成为了花甲暮年的“老把子”。
20年的时光,许多当时的画面、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的眉山城不足10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不足10万;20年后的眉山市主城区已有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万人。1997年眉山地区的GDP不足百亿,地方财政收入不足10个亿;20年后的今天,眉山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90亿,GDP也超1100亿。均增长10倍,这是翻天覆地的质变,昔日眉山连个像样的宾馆饭店都没有,像样的绿化地带和开放式的公园也没有,如今的眉山什么都有了,而且是一个在四川独具魅力的、美丽生态的品质之城。今年的三月首届眉山樱花节,让全川全市百姓的眼睛一亮,高高兴兴过了一个三月的新春佳节,樱花漫舞、长堤添彩、眉山的东坡、彭山二区成了樱花世界,各区县的桃花、梨花、李花等佳节争相举行,让眉山大地春暖花开,春满岷峨!
回想眉山20年的建设发展,最为突出、值得回味和难忘记忆的就是20年同唱一首歌!主题就是“艰苦创业,苦干兴区”,共有一个认同:“融入成都。”
同唱这首“艰苦创业,苦干兴区”歌,记得这是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在1997年8月26日眉山地区成立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所赠眉山干部群众的。当时他还阐发了这句话8个字中有两“苦”字,也就是说新设眉山地区、三年后还要撤地建市,条件艰苦、创业艰苦、干事辛苦,要乐于吃苦、甘于吃苦、勇于吃苦,苦中有乐,苦中有甜,苦中以获得眉山的快速发展,眉山人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实惠!
20年转眼飞逝,从当时的地委,到如今第四届市委,坚持唱好这首歌,把握这一主旋律,20年间没走调、没跑调,一直唱到今天,眉山的财富增加了,百姓富裕了,人民群众满意了,给省委的答卷也合格了!这20年间,是眉山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眉山大地上的财富积累,是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苦干创业、苦干兴区、苦干兴市换来的。在这20年间,还有开创和兴业时献出了生命的代价,凝聚了从李吉荣、晏永和、余斌、蒋仁富、李静等为班长的历届地市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历届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和社会各界的正能量,才求得全市人民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全市人民的最大同心圆,凝聚并释放出最大正能量,换来了眉山的最好变化!从眉山地委开始认识“融入成都”起,不论后面的助词如何变化,如“错位发展”“一体发展”“同城发展”等都保护保持和发展了“融入成都”这一共识。在今后的成都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建设中,一定会成为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眉山的明天会更好,眉山干部群众定会继续同唱“艰苦创业,苦干兴区”这首歌,高扬这一主旋律,不论眉山如何发展,这首主题歌就是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信仰力量,一定唱下去,直到永远……
我拍眉山二十年
周军
1997年暑假的一天,我背着老海鸥走进了三苏祠。从那时算起,我拍眉山整整二十年。那一年八月,眉山地区成立。临近大学毕业的我,到眉山走走看看,寻找事业起点。
眉山新立,百业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在众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我如愿成为新区建设大军中的一员,有机会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样的豪迈——“我们的事业在眉山,我们生命的价值在眉山!”
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我不是专职摄影记者,相机胶卷、后期冲洗,都要自己负担。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四川省吃俭用,陆续添置了几只镜头,购买了全套的暗房设备。虽然都是国产、入门级器材,至少从拍摄、冲洗到出片,都能够自己搞定。暗房就设在卫生间,外面的灯全部关完,还得用湿毛巾把门缝塞严实。春秋两季还好,到了夏天,简直就是一间桑拿房。现在看来,是有点艰苦,可那时年轻啊,有干劲、有激情。
2002年,是一个重大拐点,我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200万像素,今天的任何一款手机,都比它的像素高很多。但对我来说,这是质变,数码代替胶卷,是历史必然。随拍随看,让我有了马上补拍的机会,提高了拍摄成功率,这对记录者非常重要。一张大容量的存储卡,就轻松突破了胶卷36张的限定,360张也不在话下,这极大地降低了拍摄成本。小巧的机身,一个腰包就装下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机器随身的习惯,也收获了很多的意外之喜。
随后的5年,我带着它,几乎走遍了眉山的大街小巷,也记录下很多城市变迁。醉月桥刚刚开建、东坡湖第一次疏浚、远景楼还遮着面纱、湖滨路上舞者翩翩、岷江二桥刚刚通车、城市公交还是小巴……今天再回到当年的拍摄地,简直天翻地覆,让人感慨万千。
用现在的标准衡量,这些照片像素低、画质差、构图不美,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都视为珍宝。我很庆幸,当时按下了快门,才成就了今天的记忆。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当事件发生时,我在场、我见证、我记录。
2007年开始,从200万到2000万像素,我的随身小相机已经换了四五个。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用上了专业器材。用这些设备,我记录下了眉山跨越发展的辉煌十年。尤其最近几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眉山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很漂亮的作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的影响,加入到摄影者的行列,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丽与变化。
当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时候,我却有些茫然了。因为拍摄的照片越多,雷同的也越多,老是无法突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我把它归结为瓶颈期。那一段时间,我常常问自己,摄影到底是什么。更好的器材?更高的像素?更精美的画面?也是,也不是。执念于器材、参数,往往会让人浮躁,反而更加茫然。我也清楚,器材无法帮自己破茧而出。
眉山建区设市二十年,需要一个回顾总结,但根本目的是再度出发。作为一个与眉山同行的记录者,我同样需要整理、总结、沉淀。走过了二十年,需要审视初心,回归摄影本质。自己还是那个背着老海鸥,走进三苏祠的大学生吗?还是那个在暗房里汗流不止,加班冲洗相片的年轻人吗?还是那个在烈日下暴走,拍摄蓝天白云水润眉州的摄影师吗?当答案逐渐清晰、肯定时,我知道自己要继续前行,带着新的心态、带着新的目标。
四十岁,经验、积累、精力在一个最好的契合点上,我需要和眉山来个约定:再拍二十年!或者,一直拍下去!
眉山人的大学梦
苏灿
我到眉山工作、生活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里,我深深地感到眉山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学梦。家长,希望孩子刻苦学习,考上大学;学生,希望自己十年寒窗苦读,走进大学门;干部,希望继续完成在职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高学历学习;领导,希望我们这个城市能办起几所大学……
(一)
为什么大家对大学这样的痴迷?翻开眉山的历史就知道,眉山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早在1000年前的宋朝,眉山曾经走出880多个进士,可见读书人的风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眉山人尊师重教,兴办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成了全党全民的共识。无论到哪里,学校都是最漂亮的!建区设市20年来,各级领导更是大办义务教育,搞好高中教育,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考上大学,走进大学的校园。多年来,眉山的高考升学率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圆了多少眉山学子上大学的梦!
眉山人从古代的苏东坡到现代的黄汲清身上,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上大学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增强本领,获得力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是这样。我们要有力量,必须有大学,因为只有大学才能集聚人才,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干部、领导,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学梦!
上大学,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感触特别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需要上大学,大学却停办了;当我们工作的时候,大学恢复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时间去大学校园学习,只有白天进办公室,晚上进大教室,经过几年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艰辛努力,终于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文凭,圆了我们的大学梦。
当我们走上眉山的领导岗位后,眉山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1997年8月,建区之初,我们只有一个广播电视大学乐山分校眉山教学点。1998年我们和广播电视大学乐山分校分开,成立了广播电视大学眉山分校,招收了750名学员,而今已经有在校生3600多人,通过网络教学,圆了多少成年人上大学的梦。
眉山市机关干部上大学的梦,是从干部培训开始的。早在地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我们按照地委的要求,和清华大学签订了校地协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从那时开始,这么多年来从没有间断,一大批机关干部走进清华园,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听全国一流的教授、专家、学者讲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圆了他们走进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园求学的梦。
为了满足机关干部取得高学历的需要,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方便上课,减少开支,我们把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教学点办到了市委党校来,一大批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的机关干部,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党校研究生学历的学习,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又有一大批同志取得高学历的文凭,圆了一大批获得了本科学历的同志在省委党校取得研究生高学历的梦。
(二)
俗话说,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眉山人圆了上大学的梦,接着又开始了办大学的梦。办大学的梦是从创办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始的。记得还是在撤地建市之际,国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鼓励各地开办职业学院。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办一所眉山人自己的大学。早在2000年4月,教育部门考虑,把眉山农校和眉山师范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起来,创办一所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当时的地委、行署领导李吉荣、尹志君的高度重视,很快做出决定,向省委、省政府打了专题报告,申请办一所职业学院。同年底,眉山建立了地级市。2001年12月省政府进行了评估,2002年省政府下达了批文,同意眉山创建职业技术学院。拿到批文以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迅速启动筹建,经过两校通力协作,很快把两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和资产联合到一起,按照专业特色,分别设立了21个专业,在校生2100多人。成立了校委会,建立了校党委。我记得市教委主任李为果同志受命担任了第一任院长。2002年10月,当学院挂牌成立的那一天,在眉山农校的操场里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亲临大会授牌授印,宣布学校领导班子和专业设置,时任市委书记晏永和亲临大会讲话表示祝贺!从此,眉山人创办起了第一所大学。
时间很快过去了三年,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启动新的校区建设。市委委托我牵头,重新选址,建立新校区。我和学院的领导一起,行走于岷江两岸,认真考察,多方比较,最后提出,把新校址选在岷江二桥旁边,并报经市委常委会通过。当时土地指标比较珍贵,我记得那块地是市交通局早就买下了的。当时的市交通局局长马兆云同志听说要办大学,二话不讲,满口答应把地让出来,原价出让给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校址用地。记得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奠基那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大会,大家热烈庆祝我们眉山人的第一所大学新校区奠基开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初具规模,新的校区早已建成。现在这个学院已经有25个专业,在校生7200多人。为了满足学校的发展,现在学院又开始了二期工程的建设。
(三)
眉山人办起了一所职业学院,实现了他们办大学的一个梦。但是并不满足,他们心里还有一个梦,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办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呢?这个机会终于来了,那是在2004年一天晚上,四川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卢铁成同志来到了眉山。当天晚上我去接待他,谈话间,我提出在眉山能否办一所大学?卢校长接过我的话认真地说,教育部出了一个政策,每个重点大学都可以办一所独立学院,川大现在正在考虑当中,如果你们要办,可以争取啊。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当时,眉山外语学校的领导很积极,主动要求让他们来办,一段时间,他们跑高校,跑教育部,跑批文,结果,真把批文跑下来了。可是,最后因故放弃了。于是,四川大学通过公开招标,来自福建泉州的张桂芳先生,2005年6月,不远千里来到眉山考察,经过多次反复的论证,四川大学和张桂芳签订了办学协议,时任市委书记余斌、市长崔保华坚决支持在眉山办一所独立学院。市委为了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学院筹建,专门成立了锦江学院筹备领导小组,让我当组长,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办学当中一些涉及地方的具体问题。我们和投资方一起选地址,和彭山有关领导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当施工队伍进场后,我们市、县和业主每个礼拜都要开一次协调会,协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久,时任眉山市委书记蒋仁富和市长李静同志来了以后,也积极支持,还不定期参加协调会,一起研究解决办学当中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所崭新的学校终于建起来了。记得2006年10月8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落成揭牌和开学典礼,同时在锦江学院大操场举行,省、市、县领导和川大的领导都来祝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现在锦江学院在校生已经达到了17200多人,教授、讲师、职工1200多人,开设40个专业。综合实力排名,在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当中,名列前三名。从这个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率非常高,连续几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很多学生还考取了研究生,先后被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还有100多名学生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十年磨一剑!锦江学院,在国内有地位,在国际有影响。他们的目标是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我相信他们的锦江梦一定能够实现!
(四)
眉山人办起了两所大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办大学的梦。但是,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那就是要建一个大学城。2011年初冬,眉山经过换届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了,主要领导仍然心系大学梦。时任市委书记李静同志提出,要建一座大学城的设想,得到了时任市长宋朝华和现任市长罗佳明同志,以及一班人的积极拥护,他们多次开会研究,具体部署,决定在岷东新区划出一块地,拿出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口岸,发展高等教育,建一座大学城。市委、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市长亲自抓,原岷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白灵贵同志,具体抓落实。他们和教育、规划、土地、城建等部门一起,调整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将原来准备用于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的1700多亩土地,拿出来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用地,并且和已经建成的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连成一片。按照现代城市、现代大学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打通两条大道,建好地下管网,形成城市主骨架。然后,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发布信息,先后引来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大学落户。投资业主来到眉山以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开发区的同志,亲自出面洽谈,落实优惠政策,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实施无障碍施工,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建成。2012年10月,当四川工商学院签约以后,他们积极配合投资业主,一个月完成征地拆迁,三个月施工队进场开建,一年完成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教师公寓、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9月学校就开始运行,并招收3200名学员。创造了岷东新区大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眉山速度。目前岷东新区已先后建成了3所大学,投资达到37亿元,占地2600多亩,在校生达到了2万多人,大学城已经初具规模。
除此之外,他们为了满足眉山学子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上好高中,考上大学的渴望,还引来了成都冠城集团,投资4亿元,占地230亩,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今年已经招生1500多人,将源源不断地为大学提供优质的生源。
(五)
大学梦,是你的梦,也是我的梦!眉山市所辖的几个区县也不甘落后,区县委、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办大学。目前,全市6个区县,已经有5个区县,县县都办起了大学。东坡区委、区政府20年如一日,坚持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彭山区委、区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力支持,搞好服务,办好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青神县委、县政府,发挥优势,依托竹艺城,招商引资,办起了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青神校区,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校生也有4000多人。只有十几万人的丹棱县委、县政府,树立小县大作为的观念,引来四川传媒学院,办起了四川药科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报教育部审批。
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有160万人口的仁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建设天府新区这个历史机遇,决心将人口大县转变为人才大县。他们从2013年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通过招商引资,在仁寿视高,先后引进了4所高校落户,目前已经建成了3所大学,并开始招生,他们是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天府校区、中国武警警官学院第二校区,目前在校生已达到了12000多人。
去年9月,四川航空海峡两岸飞行大学在视高开建,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一期工程占地500亩,投资9.5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场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明年9月招生。
啊!又一座大学城,在天府新区仁寿视高,巍然屹立!
(六)
写到这里,我觉得眉山人的大学梦,就像瓦屋山的杜鹃花,红红火火,争奇斗艳!就像岷江两岸的樱花盛开,繁花似锦!一团团,一簇簇,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曾经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现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吴爱玲同志兴奋地告诉我说,据市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除了正在建设或者报批的两所大学以外,全市已经办起了9所大学,开设了上百个专业,在校生超过了6万人,在校教职工3000多人,总投入达到了80多亿元,总占地面积达到了7800多亩。有的学院已经开始二期工程的建设。再过几年,这9所大学将达到规划建筑面积270多万平方米,实现规划招生12万人的目标……
看到这一组组激动人心的数据,我仿佛看到了,一所所新建的大学拔地而起,一批批学子从全国各地来到了眉山,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有说有笑,在美丽的校园散步、打球、看书,开始了他们人生最幸福的旅程……
(七)
当我们即将迎来眉山建区设市20周年之际,眉山市的主要领导,实现了新老交替,省委又给我们派来了一位年富力强的新书记慕新海同志,7月2日,他在到任的全市干部大会上誓言,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就在他上任不到半个月,他在东坡区考察文化建设时,对进一步办好大学提出了新的目标,明确要求,要创办一所东坡文学院,大力培养研究东坡文化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主题图书馆,收集三苏文化典籍,把眉山打造成为全球研究苏学高地!
看到这一切,我们这些眉山建区设市以来第一代的创业者,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啊!眉山人的大学梦,经过20年的艰辛历程,几届领导班子率领干部群众的连续作战,艰苦奋斗;无数投资家、教育家、实干家和建设者,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还有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学子,对我们眉山办起来的大学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眉山人的大学梦逐步实现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幸特约通讯员温选鹏文/图)“剪纸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艺术,所以大家慢一点,不要着急去剪。”7月21日,在眉山市彭山区社会志愿者服务中心,当地剪纸艺人曾华容正在教孩子们学习剪纸。...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