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现场>>> 爱心助力 2万斤滞销蔬菜有“着落”了

眉山日报 2022-03-23 07:18 大字

装车。查看蔬菜品质。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这2万斤生态蔬菜总算找到去处了。”3月22日一早,东坡区修文镇三宝村3组村民张洋一边带着四川菜蓝子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前往菜地里查看蔬菜生长情况,一边激动地表达着谢意。

他说:“要不是眉山日报APP关注报道,大家热心接力转发报道,菜蓝子公司又前来为我解决难题,这些菜怕是要烂在地里,这下,悬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文/图

回顾

蔬菜滞销菜农愁

“请你们帮帮我,我真的不想看着这些菜烂在地里。”3月21日,东坡区修文镇三宝村3组村民张洋拨通了眉山日报新闻热线(38166899)求助。

电话那头,张洋恳切地说,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卖不出去,真是太心痛了。

随后,记者来到东坡区修文镇三宝村,在张洋的蔬菜种植基地看到,一片约25亩的土地上,杂草肆意生长,当中的莴笋和卷心菜已经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站在地头望着待收的蔬菜,张洋无比惆怅。

“因为致力于发展生态种植,所以在蔬菜栽种过程中,我没有使用过除草剂,也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品种,采用的都是生态有机肥料等,但栽种出来的蔬菜品相不是很好,以至于销售很困难。”张洋说,目前,地里约有1万斤莴笋和1万斤卷心菜,“这些蔬菜只是‘长相’差了点,但品质却是很好的,真不希望它们就这么烂在地里。”

张洋介绍,2020年年底,他返乡创业,在当地流转了一片荒地发展农业种植。目前,开荒地上已经种了一季水稻、一季油菜,且水稻收获时,由于农残检测情况良好,还比其他同一时期收获的水稻每斤价钱高了1毛钱。

“这一季栽种的莴笋和卷心菜,由于品相不好,收购商都不愿意接手。”张洋说,虽然很心痛,但他也相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和接受生态食品,他也会在坚持生态种植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品相。

追踪

多方携手解民忧

3月21日下午,眉山日报APP以《急急急!2万斤生态蔬菜滞销,菜农等你搭把手→》为题,报道了记者及时传回的1万公斤生态蔬菜滞销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助力,很多热心市民还打去电话咨询购买事宜。

3月22日一早,四川菜蓝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便赶到蔬菜地里,现场了解情况后,决定将剩余的蔬菜全部收购。

“昨晚,我们看到眉山日报APP的报道后,便和菜农进行了初步沟通,今天一早来现场仔细查看了一番,蔬菜的品质挺不错。”该公司董事长李永平随即决定,当天先采摘1000公斤卷心菜和100公斤莴笋装车运走,“剩下的,地里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未来几天,将陆续把这2万斤滞销的生态蔬菜全部采收、卖掉,都按市场价收购。”

据悉,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利用平台优势,为张洋提供一些生产规划和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其发展订单农业,确保蔬菜的品质和销路,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滞销情况。

燃眉之急得以解决,菜农张洋开心地笑了。“感谢眉山日报平台,感谢广大网友,感谢菜蓝子公司……”张洋说,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是大家的助力,才让这些生态蔬菜没有烂在地里。

【采访后记】

“我要将收获的

温暖传递出去”

3月21日下午3点55分和3月22日上午10点24分,本报APP分别以《【民生热线】急急急!2万斤生态蔬菜滞销,菜农等你搭把手→》和《【追踪报道】2万斤滞销蔬菜已全部售罄!感谢您的转发!》为题,跟踪报道了菜农张洋1万公斤蔬菜从滞销到售罄的故事。

仅半天时间,这1万公斤斤蔬菜便经历了从滞销到售罄的转折,期间,有媒体的记录报道,有广大读者的转发助力,有爱心人士的积极对接,有爱心企业的集中收购……正是大家的爱心接力,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最终帮助菜农迅速解决了蔬菜滞销的问题。

正如张洋所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把这1万公斤蔬菜卖出去,要感谢的人很多。“整个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大家传递的温暖,也由衷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帮助,让这些生态蔬菜有了更好的归属。”他说,接下来,他会详细记录下蔬菜的销售金额,“等这2万斤蔬菜全部销售完后,我会将所有的销售所得全部捐赠出去,把我收获的这份温暖继续传递出去,去温暖更多人。”

新闻推荐

眉山市东坡生态环境局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近日,眉山市东坡生态环境局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组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周边一、二级...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