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塘“四变” 变出群众幸福生活
河塘村的交通要道临江路。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河塘村一角。游客在河塘村游玩。
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庭院、四通八达的道路……走进东坡区永寿镇河塘村,瓜果蔬菜香气扑鼻,菜地、水渠、道路、凉棚、墙绘、特色小景点缀其间,独特的村落景色使河塘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曾经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岷江畔的小乡村,正以蝴蝶破茧的姿态,一步步向着农旅融合的方向迈进。2月16日,记者走进河塘村,探访这个村蝶变的背后故事。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思源 文/图
一变 道路越来越通畅了
车辆行驶在蜿蜒的大道上,一边是广阔翠绿的田地,一边是悠悠的岷江水,田野与岷江的景色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
这条道路就是河塘村着力打造的临江路。公路沿着岷江河修建,长6.6公里,宽7米,蜿蜒贯穿整个河塘村,是村里的交通要道,村民们种植的水果、蔬菜、药材都要经过这条道路运送出去。
河塘村距离眉山中心城区约18公里,由原河塘村、鸿化村合并而成,面积7.7平方公里。“河塘村是一个长条形的结构,紧靠岷江河,没有河堤,也没有公路,交通十分不畅,靠近岷江居住的村民出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该村党委书记徐小龙表示,“曾经,道路是阻碍村里发展的瓶颈,没有一条宽阔的道路,河塘村不可能发展起来。”
徐小龙与村党委一班人马,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后,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一条贯穿河塘村的沿江致富路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开工,由村集体经济出资与向上争取的资金,保证了公路在2021年7月顺利通车。
“村民们得知要修临江路,都非常支持,主动将土地让出来,没有要一分钱的补偿。”徐小龙回忆起修路的历程,很是感动,“临江路的建成,有效解决了村里群众出行的难题,还为农产品出村打通了堵塞点。”
“我家就在临江路旁,以前还没有修建临江路时,我家附近就没有一条好的道路,想买个三轮车,都没办法开到家里。”村民何仲良感慨道,“现在好了,有了这么畅通的道路,我去镇上和城里都太方便了。”
目前,河塘村通户道路已全部硬化,从前的老土路变成现在干净的水泥路,以往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二变 环境越来越美丽了
在临江路没有建设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居住在靠近岷江河的位置,竹林、废旧的老宅和墓地让这里的土地变得荒芜。临江路修好后,这片荒地成了制约河塘村发展的瓶颈。“站在临江路上眺望岷江河畔,风景优美,但是另一边的墓地不仅影响了村里的美观,还浪费了大量土地。”徐小龙说。
村党委一心想着促发展,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首先就要改变河塘村的环境,于是,该村党委决定:平坟复耕,开垦荒地。
“我们首先召集村民开了现场会,有些村民是同意的,但反对的村民还是很多,这项工作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徐小龙回忆说。
在这种情况下,河塘村的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带头支持开展平坟复耕工作。“我让工作队先从我家开始,家里5座坟墓都平掉了。”在徐小龙和村里其他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不少村民点头了。对于一些态度激烈、坚决反对的村民,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一遍遍地劝说,最终,临江路旁的土地都变成了耕地。从2021年11月17日动员开始到12月23日,1个多月时间,河塘村共平坟清碑877座,复耕的荒地将近300亩。
当天,记者在临江路旁看到,一些土地上种着常青树或银杏树,树下放着祭祀用的鲜花。“这些种着树木的土地就是之前的墓地,平坟清碑的877座,有少数村民是将墓地迁走了,大多数是就地深埋,种上一棵树,村民们祭祀时也能找到位置,同时也美化了环境。” 河塘村文书万俊华说。
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村民的期待和向往。近年来,河塘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硬化修复路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排水沟,推进厕所革命,实施绿化美化,打造农耕文化的田园风光等一批批民生项目相继建设完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当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变 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了
临江路的建成通车,村里的环境越来越优美,给河塘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很多业主慕名而来,到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给河塘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到村里来考察的业主越来越多,有打算种植水稻、川芎的,有打算种植绿化苗木的,有打算修建民宿的,有打算做家庭农场的……”徐小龙说,目前,河塘村已流转3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川芎和青菜,土地流转大户有16户,其中,当地村民占大多数。
为了能提高粮食产能,解决田间渠系不发达、机耕操作不方便等问题,该村大力推进高标注农田建设,据徐小龙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能有效带动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现在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村里力争在3月底前完成121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耽误村民种植水稻。
除了发展传统种植业外,该村党委的目光还放在了农旅融合的发展上,在石佛河畔农业观光生态园项目和罗平古镇的辐射带动下,河塘村依托岷江的自然风光,临江路沿线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较好,有山有水,能吸引到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
在临江路建成后,该村对道路旁的房屋进行了美化,统一将外墙粉刷成米白色,同时在临江路附近打造了两个景点,一个是邻里河塘,是村里的“议事大厅”,也是适合游客“打卡”的好地方,另一个是海慧景点,建在岷江边,是一个适合休闲娱乐的公园。“下一步,河塘村将在公路旁建造一个观景台,游客在观景台上能欣赏到岷江边的一大片芦苇丛。”徐小龙说,“打造好的景点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必然能推进农旅融合进一步发展。”
“每到周末,都有很多自驾游、骑行和徒步爱好者来河塘村游玩,村里十分热闹。”村民何文君说。
四变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河塘村已然作出了回答,四通八达的道路、优美的乡村环境、成熟的产业发展,为村民们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建军是河塘村1组的村民,在看到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后,毫不犹豫地流转了河塘村1组和2组约180亩的土地,用来种植水稻和川芎,年纯收入能达到50万元左右。同时,他还吸纳了不少当地村民就近务工,每人一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实现了流转业主和村民双赢的局面,村民不仅有一笔可观的租金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把土地流转出去后,我就在家门口打工,有租金可以拿,每天还能挣100多元工资,比我自己种地赚得多。”村民汪翠华高兴地说。
针对没有流转的土地,该村鼓励村民们自己耕种,河塘村网格员朱娇梅说:“村里免费给村民发放了一些果树苗,鼓励他们种植果树,一亩产值能达到6000元左右,增加了村民们的额外收入。”
“随着河塘村农旅项目的不断深入,农家乐、民宿、客栈等旅游相关产业会越来越多,更多村民会从中享受到发展红利,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徐小龙称。
采访后记
“作为河塘村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一直以来想的都是如何将村里发展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未来也会将这个信念坚持下去。”徐小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将想法付诸现实的过程中,他遇到过质疑、反对,但都无法阻挡他向前的脚步。
在眉山,像徐小龙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在市委的号召下,秉持“一切为了眉山好”,踏着坚定的步伐,从实际出发,奋勇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不懈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梅)昨(18)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专题推进会暨科技研发费用统计工作动员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全...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