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文物“搬新家” 市民“家门口”看宝贝
改造后的式苏轩。展览第三单元。
□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宋海滔 文/图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如果用一种颜色代表宋朝,那应该是天青色。
端庄静谧、柔雅清和的天青色,诠释了宋朝何谓“将美发挥到极致”。1月21日,“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将在三苏祠式苏轩拉开帷幕。届时,走进以天青色为底、全新的式苏轩中,人们可“穿越”到宋朝,与东坡来一场“千年对话”。
提升展陈条件
全新式苏轩本月亮相
作为三苏故居,三苏祠博物馆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地方。相信到三苏祠游玩的游客,都想看看和三苏相关的珍贵文物。遗憾的是,过去由于缺乏展陈条件,三苏祠近万件馆藏文物基本上是“锁在深闺人不识”。好消息是,去年年底,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展厅改造提升项目顺利完工,近万件珍贵文物搬进新家。随着“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开展,式苏轩也将正式亮相,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规格展品。
式苏轩文物展厅,位于三苏祠博物馆北侧,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为院落式布局,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地上部分主要储藏珍品文物,地下部分储藏一般文物或对建筑物理环境要求较为宽松的(如瓷器等)文物。
式苏轩文物展厅改造提升项目于2019年开始施工,建设周期约3年。项目以院落组织空间,采用园中园的布局方式,使之和三苏祠整体园林融为一体。主轴线空间为主要的展示空间,依次排布临展区、庭院、展厅、中庭空间等;而藏品库房及后勤办公室则以灵活多变的院落及天井进行组织,形成院落与天井纵横交错、大小互补相映成趣的格局。
引水保树复古
整体“融入”三苏祠
三苏祠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式苏轩文物展厅改造提升项目实施前,原址植有4株名贵古树。2019年,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发现一处宋代遗址,出土可修复瓷器和钱币500余件。
如何让改造后的式苏轩与三苏祠现有岛居特色匹配,最大程度保护原生植物?式苏轩的改造下足了功夫。
据介绍,项目通过对原有水系进行局部改造,将水体引入式苏轩庭院前,形成景观跌水,同时连接三苏祠其余建筑,形成西池-式苏轩-东坡盘陀像-东池-中池-八娘伴母-船坞-西池的环水格局。为保护式苏轩原有古树,项目设计灵活组织院落天井,使古树与建筑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景观院落空间。
此外,式苏轩采用了传统工艺与材料,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穿斗式、抬梁式结构为框架,空斗砖墙、木槛墙、竹编夹泥墙为围护结构,屋面沿用传统的瓦作工艺,构筑符合传统风貌的西蜀园林式建筑群。
天青色打底
珍贵文物静候知音
除在“硬件”上有所提升外,整个式苏轩消安防等级达到了国家一级防护标准。“软件”上,三苏祠文物的保护与展示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据悉,在式苏轩建设同时,大量高科技设备和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植入,为三苏祠文物的展示、欣赏、储存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和重要的安全保障。
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改造以后,等级文物能够享受‘一室一厅’的VIP待遇,主要是让其在温度、湿度、安防上得到最高标准的保护。”式苏轩项目建设不仅填补了三苏祠没有展陈中心的历史空白,还将为不同种类文物提供更贴心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游客来三苏祠参观,进一步提升三苏祠的知名度、美誉度。
“此次展览是式苏轩改造后的首次展览。”该负责人说。为配合展览,式苏轩正在进行展陈布置。本次展览,式苏轩采用天青色为主色调,既突出两宋元素,又象征君子的坦荡光明、文人的儒雅高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本次展览展品时间跨度近千年,从宋代至今,包含书画、碑帖、器物等珍贵文物45件,苏轼书法作品、古籍文献170余件。这些珍贵文物入驻式苏轩,再现“两宋荣光”,静待客人光临,一起邂逅“千年英雄”。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莉)昨(17)日,全省召开视频调度会议,专题研究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开展情况。会议结束后,眉山市赓即...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