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聚焦“双减” 打造务实高效课堂

眉山日报 2021-12-17 06:21 大字

□郑晴霞 李贤进 杨光福

初冬携暖阳,温润宜人;相约育青年,聚焦课堂。

11月29日至12月3日,经东坡区教体局精心筹备组织,2021年东坡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办。全区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23个学科148位教师参加区级比赛,1000余名教师到现场观摩学习。参赛教师创新探索“双减”政策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致力打造提质增效的务实高效课堂。

学习前置 预习落到实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每课教学重难点不同,学生预习时侧重点就不同,教师可以设计导学单,给学生提供重点思考方向。这样,学生在课前就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先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自学能力。

例如,东湖小学杜鑫老师执教《好的故事》时,便将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等内容有效前置到预习中,为学生学习储备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专注,思考主动积极,学习效率较高。可见,学习前置将直接影响听课效果。

借助资源 呈现形象知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研究如何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和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如微课、抖音小视频等),可提高老师的授课质量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例如,实验中学张玉洁老师执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堂导入采用当下热门电影《长津湖》中的“冰雕连”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课末再以“冰雕连”内容、“微作文”形式练笔作结,恰当的电影资源,把文本中的语言直接变为视觉形象,从平面变为立体。整堂课首尾呼应,巧妙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活用教材 举一反三迁移

教材是一本精美的范文集,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金钥匙”,通过课內知识之间的迁移、课内向课外阅读的迁移以及从阅读向写作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样即使脱离了教材,学生依然能够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类似课文、解决同类问题,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例如,苏辙小学周思敏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充分关注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完美融合。周思敏在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句子的品读中,总结环境描写的方法;在阅读描写人物的部分,则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时,就能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实现了用教材教方法的迁移运用。

随堂检测 作业课堂落实

对于教师来说,随堂检测是一面很好的“反光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梳理出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的部分以及仍有欠缺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及时做出调整,查漏补缺。随堂检测不能是简单机械地抄写,而要根据班级学情,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例如,百坡中学罗刚老师执教的《八上 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B 1a-2b》,在随堂检测的作业单上,罗刚尊重个体差异,设计了不同题型的作业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把作业落实,“减负”的同时“增效”。

贴近生活 回归教学常态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教会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说明问题,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对策,用数学的知识去处理工作。

例如,综合实践课《走进田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菜园、花圃和果园,在一系列情景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尝试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综合实践课《惊人的危害》中,教师通过计算全国一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以“事实和数据”让学生感受国家在环境治理上的决心、意志和付出的经济代价,从而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紧扣习题 精准定位教学

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委会根据学段目标和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它包含一篇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有力抓手。

例如,眉师附小周艳老师执教的《灰雀》,课前周艳充分研读课后习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精准定位。教学中周艳采用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指导学生勾画人物语言及神态描写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美好品质,有效达成本单元和本课的训练目标。

巧妙设问 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觉持久的内驱力。从质疑到解疑,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眉山中学何泉老师执教的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何泉先通过利用普通“电风扇”让学生体会到“触电”感,接着又用该“电风扇”让小灯泡发光,两个实验现象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强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

何泉及时启发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利用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外推,得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真正条件。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本次优质课展评活动,全区35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由校级初赛、办学共同体复赛、区级决赛三级比赛层层评比,推优展示。活动学科全、覆盖广、收获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局外人”,每位教师都把自己摆了进去。

只有在课堂教学上做足功课,才能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对于教师而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务实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新闻推荐

开展督导检查 共建文明城市

本报讯(东公宣)12月12日,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带领分局机关党委、治安大队等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分局包保责任社区、...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