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当代文化名人(八) 游子还乡吟故园 眉山籍著名书画家杜重划最后一次回永寿散记

眉山日报 2021-10-30 07:19 大字

眉山当代文化史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文化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眉山文化的鸿篇巨作。眉山当代文化名人几乎时刻伴随在我们精神境界中,遥远而又亲近。时光沉淀了他们的思想,释放着他们的光芒。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2021年1月起,我们开始在《眉山史志纵览》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眉山当代文化名人,让他们的名字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档案】

杜重划(1920.3—1990.4)四川眉山人,擅长中国画。新中国成立前就读于成都南虹艺术校。1949年毕业于前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美术组。任教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江苏师范学院国画系、苏州美专、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作品有《上市去》《苏东坡》《杨开慧》《屈原》《李白》等,其中《苏东坡》被中国展览馆收藏。出版有《社会漫画选》等。

1987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时任眉山县永寿镇镇长带来了一位满头白发风度儒雅的老人到我任教的永寿中学。我奉校长之命与几名学生一道抬来了一张乒乓球桌,同时带来几张画中国画的宣纸。

原来镇长带来的老先生姓杜名重划,是永寿镇早年外出的学子。今天应县政府之邀专门从供职的苏州画院前来参加眉山县纪念苏东坡诞辰950周年庆典的眉山籍著名书画家。这次是他抽空回到出生地永寿镇,特意来到自己早年工作过的眉山女子中学永寿中心校(即现在的永寿初级中学)。老先生应主人之邀,为学校和永寿镇留下墨宝以作纪念。

供杜老先生作画的乒乓球桌就放在与永寿中心校一街之隔的大院中。老先生从随身的包中取出毛笔、墨汁、印章,校长又从家里拿出几个碟子调墨试笔后,老先生铺纸挥毫连画两幅横幅的人物画。第一幅是《东坡赏竹》,竹板飘逸,主人公凝神仰望。在画第二幅画时,重划先生执大笔饱蘸浓墨后,运气凝神将笔毫之锋芒戮往身子近旁的画纸的左下方。笔在滚动,毫在侧翻,一阵律动之后,又开始顺势将笔的根部徐徐拉出一条色泽浓郁且富于变化的线条,随后力度不减,笔锋提起前锋挥手而出,力遁纸背,好长的一条线,好有灵气的一条线啊!老先生移开镇纸之物,将整张宣纸提起,上下倒转过来,又压平整后以干笔作双勾,作皴擦,越往下部越发粗糙干涩。原来这是老松树年迈后的鳞鳞干片,其质感、肌理跃然纸上。随后在树下,先生用小笔以轻松的笔法画了三四个人松散地坐于树荫之下,而那条充满灵性的几乎与纸边平行的线条是松树发出的枝丫,它就横贯于那几个人头顶之上。经添枝加叶,密密的松针、遒劲的枝丫被老先生信手拈来,栩栩如生。两幅柴担子、一个大竹鱼篓子、两把砍柴刀、一领蓑衣分布在其身边。原来他们几个在松林中歇息摆龙门阵。最后题字即为本画的标题“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中”。旁观的我们都被老先生反弹琵琶式的倒置画树的技艺惊呆了,纷纷赞叹道:非凡之人定出非凡之笔也!试想,不知这松树的生机定然不会如此之盎然;不如此,那线条定然不会如此之刚劲。今天想起来这一幕,如果用手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绝对会成为中国书画史上最精彩的现场表演,因为无论是用墨用笔章法构图堪称极品。题字落款加印后我请教先生六朝为何,先生说那是一些短命王朝,走马灯似的。我顿觉此画所含意境深远,绝非一般!

稍事休息后,杜老先生说自己还想留下两幅书画,便从提包中取出一本厚实的灰色封面的笔记本。小翻之后提笔挥毫书写第一副对联,上联为“病眼难眠非守岁”,下联是“乡音未改苦思归”,最上端是一行小字“索东坡句”。原来他是在借东坡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大家频频叫好。最后一副对联仍是借东坡句写胸中意,上联是“坎坷识天意”,下联是“滞留见人情”。是啊,东坡一生坎坷身如不系之舟,飘荡江湖之中,但丰富了阅历,提炼了胆识,升华了人品,最后著述出超越时空的绝唱之诗文。而重划先生指着最后一句解释道:这次回眉山返家乡,大家处处盛情相邀,就见到了家乡人的情谊嘛。

周围众多的看客中就有熟稔书画的雅士。永寿高中的退休老教师赵仪全早就捏了一张宣纸静候许久,他见杜老仍有精力便上前求墨宝,杜老欣然提笔画了一幅东坡赏月图相赠。后来在休息时杜老先生又向我们介绍苏州的年轻人都很能干,多才多艺。一家的男子既可是厨子同时还精通电工;有的又会理发美容又会木工活儿。我想这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创新意识有关。

往后我便断断续续地听到许多关于重划先生与冯玉祥将军二人相交的佳话传奇。记得最早是眉师的辜明昌老师因我是永寿教师又习美术,便托我找一本杜先生早年出版的《社会漫画选》。此书系他毕业于成都南虹艺专后在眉山永寿执教期间深入社会基层画的各社会阶层的风俗情态,据说还有不少抨击时弊、反不良习气的作品,其中有一幅画的理发店开张,名为《七十二行又添一业》。此书被当时抗战中来眉山开展爱国运动的冯玉祥看重,有人还非常生动地讲述了冯玉祥将军1940年到眉山就下榻于小南街的江滨旅馆。冯玉祥来眉山后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永寿乡的师生们派出代表中共地下党、永寿中心校校长周亚光,打着一面写有“荣大光正”的旗帜到县城欢迎冯玉祥,冯玉祥接见师生后当场用隶书书写中山遗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赠予师生;冯玉祥还在眉山的三苏公园坝子的舞台上热情讲演,宣传抗战,号召大家为了国家存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且当场引领高歌了一首张寒晖作曲的《九一八小调》,即著名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传说冯玉祥将军慷慨激昂、浑厚的男中音引起观众的共鸣:“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当时杜重划先生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台捐出了《社会漫画选》的稿费,将军翻看此书后非常欣赏,问他是否愿意出川深造。就这样,纵横疆场、内心儒雅的武将军与川西岷江之畔的贫寒学子相遇相知,演绎出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

再往后我便时时回忆起杜重划先生在永寿中学留下四件墨宝的场景,在脑海中品味其文化含量、社会价值与美学意义。

谢谢你,重划先生!你饱蘸乡情的浓郁之笔,为后人为家乡为东坡故里留下远远胜过无数高楼大厦、玉宇琼楼的提升人品、养人美德的精神食粮。(本文节选自刊物《眉山地方志》〈总第14期〉)

新闻推荐

罗文在眉山调研时强调 保持发展定力 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昨(28)日,罗文在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医学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雷同摄本报综合四川日报消息昨(28)日...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