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眉山89岁抗美援朝老兵胡必明 “和平时代来之不易, 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眉山日报 2021-10-25 07:33 大字

胡必明老人讲述抗美援朝战争。胡必明老人珍藏的照片。 胡必明老人珍藏的纪念章。胡必明老人的左手,被炮弹炸掉两根手指。胡必明老人正在给家人讲述历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祖国,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

原眉山县太和乡保安村(后称“八一大队”)的胡必明便是其中一位。71年前的10月19日,为了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71年后的10月19日,当满头白发、行动不便的89岁老兵胡必明再次哼起熟悉的旋律时,不禁眼眶湿润。“那时候,苦哦!我们舍得整,不要命!”

胡必明,1950年—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身负重伤后,四肢只有右腿没有留下残疾。退伍回乡后,老人却很少提及当年的战争情况,用他的话来说,“军人就是要为国为人民,那是我们那个年代应该付出的!”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卫红 郑顺 文/图

回忆

抗美援朝冲在前

一夜起来换了军装 他对“过年仗”记忆犹新

1932年出生的胡必明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兵荒马乱,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上私塾、读村小、给人放牛、打短工……直到1950年底,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那年,我还没满18岁,一夜起来就换了军装。我们村一共有5个年轻小伙子,都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之前听大人们谈起剿匪战争,那些土匪凶残啊,让人听来就害怕,但想起刚解放的新中国,我们又觉得啥都不怕了……”胡必明回忆说。

从眉山川剧团集合出发,到河南集训了1个多月,再到东北朝鲜边境处……“跑步跨过鸭绿江,一到朝鲜我们就被敌军的轰炸机炸散了,第二天才重新集合。我们背着炒面和冲锋枪,白天敌机轰炸,我们就隐蔽;晚上‘摸夜螺蛳’行军,最艰难的两里路走了一天一夜。”

“我有点文化,能识字、还能帮别人写信,起初在60军3营营部做文秘工作,后来9连连长比较欣赏我,就把我调到了战斗连,上了战场。”胡必明介绍说。

1952年12月27日,接到上级的作战命令后,胡必明所在的部队打响了一场战斗。

“临近年关,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们都把那次战斗叫做‘过年仗’。那场战斗,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情况也很严重。我们的连长王中元(音)牺牲了,我也是在那次战斗中受了重伤,因为还在昏迷中,没有参加到连长的追悼会。”胡必明声音哽咽了。在此次战役中,他被手榴弹炸伤,全身多处受伤,左手两根指头炸没了,整个后背全是血,躺在山坳里直到天亮才被救出。当时气温在零下20度,左脚四个脚趾都被冻坏了,被迫切除,右手肘骨折,手臂再也不能伸直……“四肢只有右腿是好的!”至今,他的身体内还留有3处弹片和数十颗米粒大小的弹粒,无法取出。这些残留在身体里的弹粒,让他无法久坐,且时不时会剧烈咳嗽。

“年轻时经常吐血,以为是肺部有问题,后来才确诊是弹片在装怪。”他一生吃尽了这些伤痛带来的苦头,但却自豪地说:“战争虽然残酷,对方的武器也比我们先进,但我们不怕死、不要命,用机关枪手榴弹,照样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我们取得了胜利!”

返乡

学习生产两不误

一生辛勤踏实工作 他给儿女们树立了好榜样

1953年初,身负重伤的胡必明在营地疗养后,转回到东北某部队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康复后回到四川,在组织的关心和照顾下,他先后前往涪陵、南充、青海等地求学或工作。

1958年,在组织的安排下,胡必明被分配到青海的一家百货公司当仓库保管员。仓库里很冷,受伤后的他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他还是凭着军人的毅力,从点滴处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未给公司领导提起过任何换岗要求。1年后,公司领导得知他的身体情况,将他调往百货公司办公室从事财务工作,“办公室可以烤火,受伤的关节没有那么痛。”

1967年,胡必明回到当时的眉山县人民医院工作。“老胡工作谨慎踏实,做人低调,我们上下楼邻居十多年,都不知道他是残疾军人,更没有听他说过这段光辉历史。”医院一位退休老医生卫裕兰介绍说,周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残疾是怎么来的,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烽烟,只知道他当过兵、打过仗、保卫了祖国……

胡必明说,自己只向家人谈起过这段特殊的经历,希望能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987年,胡必明病退。如今,他已是一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大家长,生活和和乐乐,幸福美满。“小时候,父亲偶尔会给我们讲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这段特殊经历。”每每说起老父亲,女儿胡桂华总是感叹,他一生辛勤劳作,给儿女们树立了好榜样,“虽然因战争导致了5级伤残,但他却很乐观坚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我们3姊妹拉扯大。”

“以前,他眼睛视力还可以时,最喜欢看一些抗美援朝题材的书籍,现在视力不行了,他就爱看些军事类的连续剧或电影。每次看的时候都不允许我们换台,还会要求我们一起看。”胡桂华说。

寄语

珍惜当下抓发展

一种思念终究难圆 他想对我们说这些话

张素英是胡必明的妻子,两人在一起生活了63个年头。胡必明总爱跟她讲抗美援朝、讲牺牲的战友,但却很少提及自己。

“我只是千千万万志愿军中的普通一员,能走到今天,我是幸运的,我们所做的也是应该的,国家对我们已经非常好了!我们的和平时代来之不易,年轻人一定要好好珍惜,一定要努力工作。”胡必明说,从参军那天起,他就立誓要忠于党、忠于祖国。所以,当年在战斗中,他勇敢拼杀,后来在工作中,他踏踏实实,他经常教育子女,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胡必明的影响下,大女儿胡桂华进入国企工作,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两个儿子进入医院工作,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儿子胡忠参加工作后,父亲给了他一句忠告:“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兢兢业业,踏实做事,给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我的儿子‘云云’今年4岁多,他最喜欢祖祖的纪念章了。每次我们带他去看祖祖时,他都会去翻箱倒柜,找祖祖去年获得的那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还会拿到祖祖身边去\‘玩’。”胡必明的孙女儿胡倩易是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的一名基层干部,她说,爷爷是他们一家人的骄傲和榜样,如果儿子“云云”长大后愿意成为军人,他们夫妻俩会全力支持。

如今,随着年事已高,胡必明常常会怀念当年一起征战的战友,还会时不时地念叨:“当年我们一起打仗的战友,活着的还有几个呢?要是还能找到,能见见,就好了。”“要是他们没牺牲,也能和我一样过上好日子……”胡必明清楚地记得,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每每摩挲着手中那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的两眼总会满含泪水,望向窗外,仿佛穿越座座大山,就能把思念带给曾经的亲密战友。

新闻推荐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一行莅眉调研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莉)昨(22)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一行莅眉调研。...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