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治理引领集居更聚人心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调查·二峨山下的大化之“化”⑤

眉山日报 2021-09-25 07:25 大字

二峨山变成绿水青山,成为村民宜居增收的靠山。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成

通讯员 何俊男 文/图

“从山上搬下来居住,肯定是‘从糠箩篼跳进了米箩篼’的大好事。但是,政府对于少数老习惯旧脑筋的人,多少还是要将就(宽容)一点,免得有些人觉得华兴家园住起不安逸,让干部不好管。”在华兴家园采访时,多个居民如是说。

而同样是从原寒保村3组搬迁到华兴家园的谢长士老人则认为,关键还是要教育引导大家适应城市一样的小区生活。“适应新时代大家都要‘在状态’。社会在发展,人的脑筋和生活习惯不转弯弯咋得行?”

群众的议论,集中反映出“村”改“社区”尤其是“集居之后”“流转之后”,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环境、新问题、新要求。

“三驾马车”共治,“三治”结合施策,集体经济“建三池”,统筹公服“三个落点”……大化基层治理“三三制”应对实招频频涌现。

水利村于2009年改为“水利社区”,遇到这些困惑比较早。他们在县、镇有关部门指导下,有效摸索出了“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一核多元“三治”结合,“三驾马车”合作共治。

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小区业主委员会、红白理事会、专合组织等群众组织共同参与的“三驾马车”合作共治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删除”原来村上那套已经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制度、习惯,将社区治理创新与居民自治、文明村风建设、普法教育融合推进,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方针具象落实到治理工作中,重塑感恩奋进、文明富裕的水利精神和生产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新居民行动”是其破题之作,自2014年春“红白喜事管理制度”实施以来,村中宴席减少了30%,礼金下降了50%,每户每年平均减少人情事务支出5000余元,全村累计节约150万余元。

建“三池”,办大事,提升凝聚力与获得感。

近几年来,水利社区从创办集体经济经营合作社切入,盘活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开展社会化服务,多渠道增收积累,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1.2万元。他们每年拿出收益投放“三池”:10%注入“集体经济公积金池”,依托基金乘数效应稳步壮大集体产业;30%注入“民生兜底福利金池”,有效补充提升村级组织对民生、民技、民事关怀服务的支付能力;60%注入“综合治理公益金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与公服平台管护等社区综合治理事务开支,近三年累计投入40余万元。

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管理民主规范,水利社区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和省级“四好村”“优美环境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华兴家园,一个与水利新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整村集居的农户聚居点。所不同的是,还在华兴家园兴建之初,镇上就配套兴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大型农贸市场,这既解决了小城居民日常生活购物、农产品交易场所问题,同时也为“集居后”“流转后”农民新的就业或创业提供了平台,50%以上的寒保村民改行在市场里面做起了生意。

然而,华兴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所面临的局势比水利社区更为复杂。

如今的华兴社区,有成熟商业住宅小区1个、安置小区2个、开放式小区6个,现有耕地690余亩、大街小巷13条、各类企业10家,是一个典型的商、居、农混合型社区,居民主要从事个体经营、务农或务工等行业。尤其是后来数年,镇内因各种重大项目征地拆迁的农户源源不断地安置到华兴家园,目前华兴家园居民总数已超过4000人,往后将超过1万人。人住“城”里,土地及其一部分身份关系和集体经济关系在原来的“村”上,尤其是几个村(社区)集居人口混居一园,成员结构日趋复杂,公用设施运维、疫情防控、流动人口管理、生产安全、防洪排涝、社区治安等一大摊子事情,压在了华兴社区身上,社区治理面临严峻考验。

华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毛成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华兴家园的长治久安,并随着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搭建和完善相关社区(村)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平台。2019年以来,华兴社区除了像水利社区那样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三池”之外,还重点在社区治理“三落点”上探索发力。

找准党建引领促治理的落点。在华兴家园、山水印象城等大型居民小区成立党支部,并分网格选出楼栋长,从而建立起统一的小区事务组织管理体系。把“主心骨”立起来,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和操心事。

找准“村”变“居”状态下实现居民自治的落点。成立各个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提高小区居民自主自治的能力和水平,把居民组织起来加快适应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找准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社区公共服务难题的落点。社区牵头创办居民自愿入股投劳、集体经营的物管与劳务公司,首先把本社区各类居民小区的物管、安保、环卫、维修、园艺、物流、基建、电商、劳务中介等事务担负起来,下一步向大化场镇其他小区拓展业务。毛成说,“必须把社区新老劳动力‘成建制’地组织起来,同时让用工信息‘对称’起来,用市场化手段破解‘两大怪圈’:一是物管、环卫、城建、园林等本可以自己干的劳务,却不得不大量‘外包’;二是镇内企业经常面临招工难、用工荒,而我们的居民却常常找不到活干或远走他乡。”

大化镇党委书记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的大化镇将锚定“融入县城一体化发展,对标成都高品质发展”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一心(大化小城和物流城)、一轴(天府大道)、一山(二峨山)”空间布局,纵深推进乡村全域全面振兴,早日把大化建设成为城乡融合、美丽宜居的现代新型小城镇,成为眉山城市副中心和天府南门金三角地带一颗璀璨明珠。

大化之“化”匠心独运,走深走实,历久弥坚!

【采访手记】

治理创新在乡村建设中始终是组织保障,而且处于引领地位。聚居是场时代大考,产业是必答题,双基是补考题,治理则是赶考题。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切实发挥核心引领和中流砥柱作用,面对聚居后流转后的新情况新要求必须拿出新作为,摸清“底子”,找准“路子”,开对“方子”,并带领群众实干。同时,集居更要聚人心: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办大事办实事,从而提升基层组织自身的凝聚力、治理水平和群众获得感;另一方面不单从产业角度,更要从社会治理层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善于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内生动力。

风正帆悬,凝心聚力,乡村定有更美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纪念“9·18” 眉山市开展人民防空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中,学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莉文/图)为纪念“9·18事变”90周年,进一步警示广大群众牢记历...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