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教育梦 记东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校长邵建军
邵建军为学生科普植物知识。学生家长自发给邵建军赠送的牌匾。邵建军在听课。
如果说,学校是一座花园,那么他就是园丁;
如果说,学校是一席舞台,那么他就是舞者。
那年9月,19岁的他来到位于原眉山县晋凤乡的笔架山下,以心中无限的激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走上了三尺讲台。扎根基层(农村小学)31年,有顺境,也有逆境,他总是坦然以对,倾情付出。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眉山市优秀校长”——东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校长邵建军。
今年教师节前夕,笔者来到东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与邵建军初次交谈,或许是多年的沉淀塑造了他不懈怠的秉性,让他时刻提醒自己就是一名“农夫”,一直追求自己的教育梦,成为一名幸福的教育“摆渡人”。
□郑顺 苏兴全 文/图
圆儿时的“小梦想”
想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倔强的,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我还是选择了读师范。”邵建军回忆说,“当时那个年代,父母觉得读农校更好,分配工作更稳定。”
邵建军出生在修文镇英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他总喜欢问一个问题,总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对面那座大山,到底是哪里呀?我想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1990年7月,邵建军从眉山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偏僻的晋凤乡周庙村小任教。笔架山下,梦想起航。
在晋凤乡工作的日子里,每当邵建军望着像笔架的那座山时,总是不断提醒自己:笔架,就是激励我用好手中的笔,圆孩子们的学习梦,帮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1998年5月的某一天,大雨不停地下着。邵建军吃过晚饭后,照常与隔壁的王正国老师一起谈教育,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爱人两次催他回去休息,但他俩谈聊得正欢。凌晨时分,邵建军起身准备离开,刚走出房门,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他急忙冲向寝室,透过纸糊的窗户,邵建军看到饭厅里满是腾起的烟尘。
“快跑!快跑!”邵建军快步冲进卧室,4岁的女儿睁着惊恐的双眼。他一把抱起女儿,冲出门外,这时爱人在门外吓得大哭。原来是饭厅的房梁断了,房梁上的瓦和砖头砸了下来,刚买不久的新椅子被砸成了几块,加厚的铁盆被砸变了形……
邵建军望着瑟瑟发抖的爱人和女儿,还没有缓过神。怎么办呢?房子还垮不垮?回老家?40多公里!一把伞、一个手电筒,他背起女儿,爱人撑着伞,一家三口冒着倾盆大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丈人家的泥泞山路上。
那一夜,邵建军失眠了,可第二天,他还是和往常一样,8点钟准时出现在五年级一班的教室门口,一直忙到中午,才回到寝室门口。抬头一看,房顶的大窟窿还淅淅沥沥地飘着冰凉的雨。
“都成这个样子了,你还上什么课?”同事们都关切地劝说他。可邵建军却说:“离期末不远了,不上课的话,孩子们怎么办?”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梦想!在晋凤乡工作的8年里,邵建军创下了晋凤乡中心小学成立以来的教学质量、学生竞赛、经验交流、教师比赛、少先队活动5个第一,先后被评为“乐山市优秀辅导员”“眉山县优秀青年教师”等。
做教育的“奋斗人”
想用双手描绘孩子们的未来
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成功的喜悦,可邵建军并不满足,他说:“教育需要奋斗,需要用我们的双手去描绘孩子们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在某天午休的例行检查中,邵建军走进所教的六年级教室,56个孩子趴在桌上睡着了,枕在下面的是厚厚的一叠试卷和一摞课本。
天气很热,汗水顺着孩子们的脸颊沾湿了手背,浸润了书本。有的孩子指间还夹着笔,从安全考虑,也为了让他们睡得舒服些,邵建军轻轻拿掉了孩子们手中的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孩子们更应该努力,更应该奋斗。”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为他们指明自尊、自强、向善、向上的方向,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000年,邵建军所教六年级的一个学生李敏(化名),人很聪明,但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虽然他和班主任经常去家访,但李敏还是三周内进了两次派出所,还指名要邵建军这个既不是亲戚又不是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把他领出来。
5月的一个星期天,凌晨2点左右,急促的电话铃声把邵建军吵醒。“邵老师,你到派出所来一趟,李敏同学又在我们所里。”邵建军一个翻身起床,急忙赶往修文派出所。“深更半夜的,到我家去吧,你就睡在我旁边的小床上。”那晚,从和李敏的聊天中,邵建军得知,李敏的父母闹离婚多年,谁也不想管他。“为什么每次都指名要我来领你?”“我最信你,你是我的老师。”邵建军回忆说,“我当时心里微微一颤,老师,一个多么简单的词,却又是多么神圣的词啊!”
从那以后,李敏几乎和邵建军形影不离。课上,再也不见他萎靡不振的样子,整个人精神焕发,积极参与学习;课下,像个小跟班似的跟着邵建军。小学毕业考试时,邵建军所教的数学和自然两个学科,李敏竟然都考了满分。
用邵建军的话来说,这也许就是付出真爱、真心、真情后收获的果实。
当辛勤的“老黄牛”
想把校园建成最美的舞台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平等地对话。从教这些年,邵建军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包容之心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润物之姿静静陪伴孩子成长。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校园建成最美的舞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邵建军认为,这才是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010年8月,邵建军被派往东坡区最偏远的黄家小学主持工作。“当时的黄家小学,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孩子,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一直上不去。”邵建军回忆说。
对此,他一方面积极依靠组织,借助内外力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建章立制,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到黄家小学的第二年,他历尽艰辛,将学校迁至场镇校区。
“课改实施后,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了‘体力——脑力——心力’全面发展的综合要求。”邵建军说,他带领着全校师生,将老校区水泥地外的2亩地打造成为学生的种植实践园地。学校根据年级高低、人数多少,把园地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六块,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各班把废弃的砖块、石头等搬来砌成田埂,然后松土,设立基地牌,全体师生都参与到种植实践中。每一次种植后,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讨论,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经验、知识、动手的能力,还学会了和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
种植园成为学生的课堂资源:美术课中,学生可以实地观察画蔬菜;数学课上,学生可以到种植园切、量、算菜地面积,统计各种蔬菜产量,制成统计图表,编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科学课上,学生每周都可以对植物进行观察,撰写观察记录,并把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或上网查找原因,或请教专家解决,进行更深层的研究;综合实践课中,学生可以参与种植,体验劳动的艰辛、失败的感受,收获的喜悦……不管是什么课,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真正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的。开辟种植园,践行“做中学”,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2013年6月,《教育导报-教育科研》刊发了邵建军的论文《践行“做中学” 建设校园文化》。
成勇敢的“追梦人”
想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无时不教育,无处不教育,无人不教育。邵建军扎根农村小学教育31年来,时刻以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践行着“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的标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3年9月,邵建军调任修文镇中心小学当校长。上任后,他告诉自己,学生就是要快乐、要健康成长,于是“让儿童成为儿童”是他上任时提出的第一个希望。
开学事情最多,为了让学生们开心入学,邵建军以校为家,一条条通知、一项项要求、一声声叮嘱、一句句询问……开学后,为了狠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他提出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满天星计划”,第一步是师带徒,第二步是年轻教师上入门课,第三步是中青年教师人人赛课,第四步是中老年教师搞讲座。各学科老师的公开课他都听,并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反馈,研讨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高效学习的方法。通过磨课、教育科研等方式,修文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深度融合,取长补短,收获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邵建军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宅家战“疫”。为了启发“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他撰写的育人文章《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营造家庭氛围开始》在教育导报网上发表。
与此同时,作为校长和学校省级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培养农村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负责人,邵建军思考着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如何让小学生保持乐观心态,科学面对疫情。他主动策划、制定实施方案,在全校实施了《项目化学习——我是战“疫”小专家》,旨在通过学习、探究、创见、展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交际、辩论能力和对数学数字、符号、图形、模型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成、自主发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
“今后,我们学校还将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下,以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发展、提质提量。”邵建军称,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以及和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经历,让他对生命的成长规律有独到的感悟。在他看来,学生要实现终身发展,其核心追求就是德智体美劳相融,全面发展,兴趣发展,健康成长。
一路走来,艰辛付出是他的写照。在新征程中,邵建军将继续凝练博雅与智慧,继续俯身他守望多年的教育事业。
采访后记
他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校长
邵建军是一位忙碌而幸福的校长。“勤耕不辍铸师魂,大爱无言写春秋。”在他的生命里,每一个日子都被填充得满满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半准时到校,除了巡视校园、检查工作、开碰头会、读书学习、处理事务之外,他每天坚持巡课,每周坚持上课、听课,十几年如一日。在别人眼中,这也许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但在他的眼中,这却是一份幸福的契约。
邵建军是一位简约而精致的校长。“走进修文小学,虽然没有大气豪华的教学设施,但的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很清静、很文雅、很适合学习。”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在参观时,纷纷这样称赞。
学校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关于巡课要做到:看师生课前准备如何,师生精神状态如何,站姿、坐姿、写姿如何,哪个班有几个学生听课不专心等,包括课间十分钟,老师的候课和对学生的监管,都有详细要求。正是这种求细、求实、求精的作风,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邵建军是一位朴素而奢华的校长。“一个人的灵魂,决定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邵建军是一个外表朴素、生活简朴、为人简单但精神富有、灵魂奢华的人,因为他的心中承载着厚厚的爱——爱国家、爱事业、爱自己。
“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教室里”,这是邵建军常给老师们讲的一句话。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开学典礼讲话、毕业典礼讲话、期末表彰会、国庆节讲话、国旗下讲话等都不失时机。
在邵建军看来,教育工作需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浮华,精耕细作的常规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行为、养习惯、促品质、提质量”。正是落在实处的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才使学校诞生了诸多的第一。
“正人先正己”,作为学校的领头人,邵建军深知必须严格自律。他给自己立下规矩: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他总是俯下身子,走到老师中间,倾听教师的心声,当好他们的勤务员、贴心人,与教职员工以诚相待,让命令变成了感召,让威严变成了亲和。
“办学如持家针挑泥土,育人似春风润物无声。”这是一块由学生家长自发组织送给邵建军的牌匾。在修文镇中心小学任校长8年多来,该校相继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小学组优秀组织奖”“2016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四川赛区小学甲组一等奖”“全国新课标作文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单位”“2018年四川省健美操公开赛自由舞蹈(小学乙组)第一名”“第六届、第七届四川省‘美境行动’优秀方案三等奖”等近百项荣誉。
杏坛风雨路,桃李芳菲香。邵建军把青春倾注在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上,把奉献写在他热爱的学校里,一路走来,他醉心教育,追梦幸福。如今,他继续坚守着他的教育情怀,将梦想与责任播撒在校园里。
新闻推荐
眉山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眉政公土挂告〔2021〕3号
按照眉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通知(第153次会议12号),眉山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受眉山市自然资源局委托...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