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夫教子 一门三杰 □郑言

西安晚报 2021-05-09 03:05 大字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父子兄弟三人齐名于世者可谓凤毛麟角。东汉末年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宋代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而“三苏”又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在史上更是绝无仅有。“三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苏家有一个好的“掌门人”,即苏洵的夫人,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

苏、程两家都是四川眉山的名门望族,程家极其富有。而苏家到苏洵这一代,家道开始中落。苏洵19岁那年,与18岁的程氏成亲了。程氏从小聪明过人,好学明礼。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的《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中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苏洵从小就聪明而顽皮,喜好四处游历,交结朋友。苏洵第一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应试失败,对苏洵犹如当头棒喝。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他取出《论语》《孟子》《韩子》从头再读。事实上,苏洵发愤读书一事与夫人程氏有关。据《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记载,应试失败后的苏洵并不甘心,他想一心只读圣贤书,可又担心全家人将如何生活?左右为难之际,程氏鼓励苏洵说:“你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家人的生活交给我好了,我保证把家里料理得红红火火。”

为了让丈夫安心读书,程氏接过了大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卖掉自己的陪嫁物品和首饰,作为本钱做起了生意。不过几年,苏家就成了当地富户。程氏认为家中钱财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会使子孙不求上进。于是,她乐善好施,散财救济,乡邻族人家中贫困、婚丧嫁娶、生病有灾的,她都是有求必应。

程夫人与苏洵一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大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早亡。她在26岁时生幼女八娘,27岁时生苏轼,30岁时生苏辙。苏轼和苏辙渐渐长大,程氏又把教育儿子的责任全揽过来,她对两个儿子说:“读书不仅是自己考取功名,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正义。”她常常用古代操守高尚之人的事迹来教育孩子。有一天,她教儿子们读东汉史,读到《范滂传》时,她不禁慨然长叹。范滂为官清正,嫉恶如仇,因受“党锢之祸”牵连被杀。临刑前,母亲与其告别。范滂跪倒在地安慰母亲,让她不要为自己悲伤。范母慷慨地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也无憾了!已有好名声,再求长寿,可兼得吗?你为了正义舍弃自己的性命,母亲支持你。”苏轼站在旁边说:“如果我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允许吗?”程夫人毅然回答道:“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母亲吗?”后来,苏轼、苏辙能够为民请命、刚正不阿,与母亲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1056年,苏洵父子三人同时进京赶考。1057年,苏轼以第二名的成绩点为进士,苏辙也同时高中。49岁的苏洵虽然没有及第,但也以自己的文章、才学名满京师。当时士人中流传一句歌谣:“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而此时在眉山老家,长期不堪重负的程氏已是油尽灯枯,没有等到苏洵父子三人的好消息,她就匆匆地走了……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的最后几句高度概括了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的一生:“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新闻推荐

欢歌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

拍摄现场。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允浩文/图)“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