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宾:发扬工匠精神 践行责任担当
廖仲宾(右)指导工人炼钢。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文/图
4月29日上午8点,走进中国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铸钢分公司廖仲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廖仲宾正在抓紧准备参加总公司即将举办的劳动模范培训交流材料。虽然公司要求早上8点半上班,但他却坚持每天7点半到岗,30年如一日。
今年53岁的廖仲宾,现任中国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铸钢分公司电炉工段党支部书记、四川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铸造工人技术操作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四川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刻苦钻研
而立之年拿下高级技师
1990年,廖仲宾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南车眉山公司铸钢车间,成为电炉工段的一名炼钢工。“当一名出色的炼钢工,需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炼钢。”廖仲宾开始钻研钢水冶炼技艺,工资大多都花在了买书上。他的床头和工具箱里,随时放着《铸造合金及冶炼》《炼钢500问》《冶炼工艺学》等专业书籍,一有空闲,他便拿出来学习。
炼钢中最难掌握的是过程温度,一般在1600-1700摄氏度之间,出钢温差不能超过3-5摄氏度。为掌握准确判断炉温的本领,他一炉一炉地看,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脸颊、颈部都被炉温烧烤脱了皮,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他克服困难,同时在电大学习。通过努力,1995年,他成为车间最年轻的电炉班长。
随着国内铁路装备现代化和重载高速进程的加快,铁路货车走行部件内在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而钢水成炉性气孔、夹杂物超标和优质钢水率低则是国内冶炼行业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克服这一难题,廖仲宾主动请缨,对设备原理、使用情况、操作工序、工艺要点进行全面分析,通宵达旦守在炉前跟班观察、反复试验。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钢水“痼疾”的攻克,从2001年起,他带领的电炉班组创造了连续5500炉钢水无成炉性气孔、无夹杂物超标的新纪录,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00万元。
2003年,当国内同行还在为采用最新炉外精炼(吹氩)技术而摸索时,廖仲宾率先在本班组试验收集工艺参数、开展对比实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使公司成为业内首家拥有炉外精炼技术的生产厂家,优质钢水率从75%提高到95%以上,缩短炼钢时间近两个小时、降低电耗20%,使企业近五年在南车钢水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
2004年,廖仲宾晋升为冶炼技师;2006年,他试验的炉外精炼技术在铁路行业普遍推广应用;2007年,他成为中车集团最年轻的炼钢工冶炼高级技师。
攻坚克难
被赞火眼金睛“中国廖”
不仅成为公司的技术担当,廖仲宾还是让外国同行竖起大拇指的火眼金睛“中国廖”。
2008年,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实现技术出口,廖仲宾是技术指导专家之一。一次,正当钢水出炉的关键时刻,测温表坏了,在巴方技术人员找来新表更换时,廖仲宾正指挥工人出钢。巴方技术人员连忙制止:“没有测温表,你怎么知道温度?”“不用量了,现在是1635度。”面对他自信的回答,固执的巴方技术人员安装好测温表进行测量,没想到,数据没有丝毫偏差。
自此后,每次钢水出炉前,巴方技术人员都要询问廖仲宾当时的出炉温度,而廖仲宾每次的回答与测温表的温度相比,最多相差2度。巴方技术人员佩服地竖起大拇指说:“我们不用测温表,但每一炉都是优质钢,因为我们有‘中国廖’,他就是我们的测温表。”在廖仲宾的努力下,巴铁铸钢车间先后完成4项技术改造,创造了连续生产118炉优质钢水的佳绩。
2012年,廖仲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累计完成攻坚克难任务20多项,优化生产工艺24项,实施精益改善提案1236项。培养高级技师2人、技师6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3人,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次,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5000余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2018年,廖仲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责任担当
培育人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正处在转型升级期,迫切需要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廖仲宾尤为重视。
“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身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他,身影又活跃在了生产一线,为技能岗位生产一线的职工开展培训,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职工成长、成才,从而造就一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储备必要人才。
“作为一名匠人,身上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我希望把几十年的铸钢经验分享出来,为中国铁路事业做一点贡献。”今年年初,廖仲宾向公司提出写书的意愿,同广大冶炼工人分享电弧炉炼钢技术和异常处理方法,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支持。目前,他正带领其他几位高级技师撰写书籍,预计明年完稿。公司职工、同行兄弟都期待书籍能早日出版发行,希望从书中汲取能量,提升技能。
前不久,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廖仲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与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郭利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签订联盟合作协议,下一步,将构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成果共享、共同研发的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技艺传承、创新研发”的作用,带动辐射一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规范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专业人才队伍,研究推广应用一批有价值的科研和创新成果。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精益求精,以匠心造就精品。”这是廖仲宾30年来的炼钢心得,也是对当代年轻匠人的一种鞭策。
新闻推荐
李继正在诊治患者。□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钟烨文/图“快快快!这名病人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立即准备输氧、用药!”5月1日上...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