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带弱 五圣村“合”出四变化
采访点位:东坡区复兴镇五圣村。
合村举措:今年上半年,原五圣村与力争村合并。
合村亮点:充分利用原五圣村是首批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优势,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合”出了新村新气象。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五圣村,只见稻谷丰收进仓,水果挂满枝头,道路干净整洁,山村美景如画,到处充满生机活力。
该村临时村党支部书记汪小明欣喜地说:“原五圣与力争两村合并4个多月来,充分利用原五圣村首批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优势,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合’出了四变化。”
村级班子力量加强
五圣、力争两村合并后,优化村班子成员结构,能力素质明显增强,优势互补作用得以发挥。汪小明举例说:“最近我与村副支书杨榜成一起去2组调解一起赡养纠纷,由于该组是原五圣村我任村支书时打交道的组,老人的小儿子熟知我的性格,认为我不会把他怎样。因此,刚一开始调解,该村民不仅不配合,反而转身就要走开。”
“管理和约束村民,是村民自治法和村规民约规定的,因此,你必须配合调解,不能目中无人,想走就走。”原力争村村支书杨榜成当场打破情面,批评了该村民。该村民最终还是服从了调解,从而解开了与他父亲的“疙瘩”。
经济实力整村共享
原五圣村各方面工作走在全乡前列,特别是近年被列入东坡区乡村振兴22个试点村以后,通过多个项目和各方支持,全村可支配使用资金达150余万元,拥有发展公益事业的较强实力。而原力争村的经济实力相对有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两村合并以后,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强村带动弱村,实现了整村均衡发展。汪小明介绍,现在村“两委”按照乡村振兴发展和规划布局思路,着手把公益事业实施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投入12万元新安装4公里村道80盏路灯的亮化工程,近期即将启动实施。
产业短板加快补上
合村以前的力争村多年以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不仅种植结构单一,而且不少荒山坡土尚未开发利用,全村水果种植总面积仅有300余亩,并且没有一块成片像样的果园,大多属于零星种植,经济效益甚微。而与之相邻、地貌相同的原五圣村,坚持因地制宜做好荒山坡地文章,近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800多亩,生猪规模养殖户也比比皆是,全村以种养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纯收入比原力争村高出200多元。
如何以强补弱?两村合并后的五圣村,以做大柑橘产业为突破口,立足原力争村荒山坡土资源较多,气候、土壤适宜柑橘生长的优势,着力把全村现有水果种植面积从1100亩扩大到2000亩。为此,村“两委”抓住当前秋季有利时机,采取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方式,首先从村民中集中流转闲荒地10余亩,通过试种示范、典型带动,按照统一布局、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要求促进全村水果产业更大发展。
基础建设更加有利
合并村以前,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乃至户与户之间,由于处在不同管辖区域,无论修路还是整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总有一些扯皮的地方。汪小明举例说,如原五圣村田地相连的3、4两组,都处在一个方向的偏僻地带,但3组顺村公路口比较畅通,而4组靠后更显偏僻,出行和运输不那么方便。因此,原计划从3组境内地盘新修一条组路,由于土地调换问题双方意见不一,4组也就只好放弃。自从两个组合并为2组以后,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此外,全村以前还有个别村组“断头路”修不起来,沟渠整治施不了工,公益用地难解决等,都与各自为政的管辖有关。“随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推行,这样的问题得以统一协调,解决起来就顺手多了。”汪小明坦言。
新闻推荐
汤女士送锦旗。本报讯(张林廖文凯文/图)9月14日,市民汤女士来到市公交公司,将一面写有“见义勇为品德高尚”的锦旗送给12路公...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