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有“短板” 整改见成效 眉山城区创卫点位问题整改一线见闻
改造后的秋岚街公共卫生间。醒目的公厕标志。改造后的公厕设施齐全。改造中的长庚街垃圾地库。顺河街垃圾地库管理员正在打扫地面。保洁员正在擦拭果屑箱。给改造中的垃圾地库涂防水层。眉山大市场内地面干净整洁。市场保洁员及时清理垃圾。市场内摊位规划有序。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过程。在去年国家级暗访中,市创卫指挥部市容环境卫生分指挥部得分率82.5%,扣分较多的有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经过近一年的查漏补缺、攻坚整改,如今成效如何?
在创卫迎检的关键时刻,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眉山城区部分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以及农贸市场,实地调查了解创卫工作推进情况。
□本报记者 杜艳 文/图
公厕亮堂无异味 设施齐全专人管
坐落于秋岚街的一公共卫生间,因其紧邻长安街夜市,人流量大,使用率高,卫生难保持,是创卫工作中的“硬骨头”。
8月2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文化石装饰的外墙,崭新的灰色地砖,洁白的洗手台盆,还装饰有画框、绿萝盆栽……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这个卫生间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干手器、电风扇和空气除臭消毒器,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置身其中,闻不到厕所的异味,空气中飘着丝丝盘香味。
“我每天早上7点钟过来,点蚊香、开风扇、换垃圾袋、打扫卫生,花一个半小时做完第一轮保洁。”秋岚街公共卫生间管理员严丽说,附近有1个菜市、3个幼儿园,还有夜市,从早到晚,使用卫生间的人很多,她每天会不间断地保洁,以保持厕所内无臭味、无烟头纸屑、无阻塞、无尿垢,墙角无积尘蛛网,地面、台面无积水,还要保持墙壁、门窗、隔断、设施设备以及室外环境洁净。
今年7月,秋岚街公共卫生间按照国家二类公厕标准进行了升级改造,8月18日改造完毕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卫生间总面积50平方米左右,不仅硬件设施齐全,还增设了独立的管理间。“拖把、扫把这些保洁用具就放在管理间,工作完了,也可以在里面短暂休息一下。”严丽说,改造后的公厕更人性化,市民也很爱护公共卫生间的环境。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顺河街公共卫生间、长庚街公共卫生间等多个点位,发现这些公共卫生间配套设施齐全,内部整洁,地面干净,无积水、无臭味。每个公共卫生间都有专人管理,无论面积大小、坑位多少,至少都有一个无障碍隔间。
据了解,今年眉山城区新建、扩建、维修公共卫生间55座,公厕在建设和提升改造方面遵循了“科技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提档升级,部分公厕新增了除臭设备;设立了第三卫生间以及休息间、婴儿台等,方便残障人士、老人及母婴如厕。
近年来,眉山市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区有公共厕所255座,主次干道、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厕均达到二类标准。按照《城市公厕卫生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已制定《主城区公共厕所长效管理方案》,完善公厕配套设施,落实公厕长效管理机制,专人定时保洁和维护,确保公厕“七无七净”的质量要求,提升公厕服务管理质量。
改造露天垃圾地库 百分百无害化处理
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点,垃圾地库的建设、运行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硬件”。
8月24日,在长庚街生活垃圾收集站,改造后的垃圾地库即将完工,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涂层处理。“这个垃圾收集站以前是地坑式的,管理难度大,现在改成了厢体压缩式的,彻底改变了垃圾收集模式。”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的垃圾地库还增设了灭蝇除臭设备,配备了专用保洁工具。
据介绍,今年,眉山城区共有4座露天生活垃圾收集站进行了改造,并增设了部分专用设备。除长庚街地库外,还有交警二大队地库、世纪新村地库和银鹏地库,目前都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正陆续交付使用。
三分建设七分管。当日下午,记者在顺河街威尼斯生活垃圾收集站看到,4辆载着生活垃圾的厢式三轮车正在排队将垃圾倒入地库。每倒一车,管理人员何大平便抄起工具将垃圾整理压实,然后用扫把将地面清扫干净,将地库覆盖关闭。
“每天50—60车次的垃圾从周边小区送过来,收集到一定量后,大的垃圾转运车就过来运走。”何大平说,垃圾必须日产日清,收集、转运、处理每个环节都不能“卡壳”。为了保持环境卫生,除了不间断清扫地库周边的地面,他还要一天三次喷洒除蝇除臭药。
“城区垃圾中转站设置符合《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要求,生活垃圾中转实行机械化、密闭化,日产日清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共投入477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施设备。目前,眉山城区共设置道路垃圾容器7880个,垃圾收集袋装率达100%;配备道路洗扫车、洒水车、垃圾收集电动车等环卫车辆347辆,建成垃圾中转站49座、垃圾压缩站3座、建筑垃圾堆放场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做到环卫设施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以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规范管理加强保洁 市场环境整洁有序
8月25日早上6点半,天已经大亮,眉山大市场的商户将新鲜的蔬菜、肉类摆放整理完毕,买菜的市民已三三两两走进市场。此时,保洁员熊庆华已经忙碌了一个多小时,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每天早上5点就开始清扫。”熊庆华告诉记者,这个市场自去年5月份改造完后,环境更亮堂,摊位更规范,大家对环境卫生还是比较爱护,保洁人员早上主要清扫的是各摊位整理蔬菜时掉落的菜叶、塑料包装袋之类的垃圾。
早上8点20分,买菜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记者绕市场一周,发现地面干净整洁,无果皮纸屑、无污水横流,一些正在剥竹笋的摊贩,都主动把垃圾清理干净。在市场西门入口附近,摆有7个颜色不同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外观整洁无污物,均有套袋。“现在整个市场共投放了150个垃圾桶,几步一个,很方便。”熊庆华说,市场改造完毕后,增强了保洁力量,原本只有4个保洁人员,现在增加到了10个人,分成5个组分片区对市场进行“包保”,早上忙完了,接下来就是在市场里巡视,哪里有垃圾就及时清理,一直到下午6点下班。
该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对经营户实行星级管理评定,其中卫生保洁占20分,要求水产摊位外面无积水、禁止乱倒水;蔬菜摊位外要保持干燥无水渍,严禁在摊位外洗菜、剥砍,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摊位外瓷砖立面干净整洁等。
眉山大市场是全市农贸市场创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市、区共投入资金2.15亿元,对眉山城区20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达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硬化市场路面,增添环卫设施,配置给排水设施;改造水产区、活禽宰杀区,在宰杀加工区与消费者之间实施物理隔离;改造市场公厕,确保公厕达到二类标准。
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加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在各市场主要通道设置“四有公示栏”,张贴创卫知识、“除四害”知识、健康教育等内容;设立农残检测室并对农药残留进行公示;制定农贸市场活禽宰杀管理制度,扎实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市场旧貌换新颜:商品分类划行归市、区域标志明显,摊位分布规范,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通道畅通,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昨(27)日13点45分,时代广场旁的十字路口,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昨(27)日13点40分,诗书路北一段,一辆共享单车倒在地上。昨...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