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高鸿
我是去眉山朝圣的。在我的心目中,苏东坡就是一代文圣,我钦佩他的才学儒雅,更钦佩他的高尚人格。唐诗宋词六百载,星河浩瀚,群星璀璨。我以为,苏东坡便是那颗最亮的星,光芒四射,辉映整个星系。试想两万首宋词如果少了东坡,将是怎样的一种缺憾?
眉山在北宋是被称为眉州的。这座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的城市,因了三苏的光芒而被世人敬仰,文化郁勃蕃昌,诗书千载。
去眉山自然要去三苏祠。在那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匍匐在苏东坡的脚下。正是雨后时光,眉山的阳光温暖和煦,竹影摇曳,暗香浮动。想那九百多年前的初夏,也是这样的光景,少年苏轼带着弟弟苏辙在这里嬉戏玩乐,连鳌山下、栖云寺里,指月吟诗,指水谈画,激扬文字,各抒胸臆。
那是一段浪漫的时光。
眉山因三苏而闻名,特别是一代文豪苏东坡,成为眉山的骄傲。然而谈起他,我却总是与杭州、黄州、惠州、密州及儋州等地衔接起来。徜徉在西子苏堤,想到的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座城,因为一位文人而流光溢彩,声名鹊起。杭州之后,他又先后被贬密州、湖州、黄州。我以为密州在历史上的声名完全因为东坡的三首词,其一是悼念亡妻的,情之真切,意之凄凉,令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这首词因此很早就烂熟于心,常常在心里默诵。同样是失意之时,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被公认为苏的第一首豪放词。对这首词的喜爱之情不亚于“大江东去”及“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得上初中时我便将它及其他苏词抄写在笔记本上,一一背过。
苏东坡在密州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词的典范之作,乃千古绝唱,代表着宋词的高度。词的前面有一段话:“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自求外放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谁知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年中秋夜,东坡举杯望月,想起与胞弟苏辙分别已七年未聚,此刻面对明月心潮起伏,词人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震动朝野,传到死党章恬的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谗言苏东坡作诗讽刺朝政,请求皇帝将他再贬到海南儋县。
被贬海南之时,已逾花甲之年的苏东坡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离别之际,他决定不让家人陪同,最终只有小儿子苏过陪伴他到海南。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苏东坡说:“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东坡之家风也。”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记载:“到梧州时,苏东坡通过当地百姓的口头描述,闻知被贬雷州半岛的弟弟苏辙经过这里,便写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诗句派人追上。兄弟俩在藤州见面后,相伴同行到雷州半岛。”
苏东坡怀着“眩怀丧魄”的心情登上了海南岛,面对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蓝天白云碧海,没有半点喜悦之情。海南温暖的阳光拥抱了苏东坡,接纳了中原文明最耀眼的光芒。
“东坡不幸海南幸”。儋州三年,苏轼给这片“蛮荒之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他建立书院免费讲学,在海南岛传播先进文明,一腔热情投入到教化海南的先民中去,使得海南开始真正融入中原文化。东坡相信“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他在海南三年,让当地居民有了“东坡井”,饮上了清甜干净的井水;他在海南推广教育,奉劝黎族同胞改掉了不麦不稷的陋习,发动当地民众种植黑豆,制作辛凉解毒的淡豆豉,改善医疗条件。儋州三年,苏东坡给海南人民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与精神遗产。
公元1100年5月初,苏轼从贬谪之地海南归来,路过镇江金山寺时,在画家李公麟为他画的一幅画前默默地站了很久,然后题下一首诗。诗的后两句是这样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以说,苏东坡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放逐中度过的。他生于1036年,从1071年开始流放至1100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即使在交通信息十分发达的现代,也没有哪一位干部这样被频繁调动工作。唐代诗人李白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但李白是自己兴趣所至,优哉游哉,乐此不疲。苏东坡属于体制内干部,他的迁徙完全是被逼无奈,蹉跎仕路颠簸流离,彷徨失意,蚌病成珠,一代文坛巨擘最终在落魄中怅然谢幕。
三苏祠前,我莫名凄然。(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勇)昨(26)日,市委副书记、天府新区眉山党工委书记黄剑东前往眉山天府新区(以下简称“新区”)项目建设一线,专题调研...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