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彭炆 用爱陪伴孩子 “疫”线书写青春

眉山日报 2020-03-07 07:00 大字

彭炆给孩子讲题。

□潘文竹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彭炆,放弃一线城市高薪工作,作为眉山市2018年下半年赴国内知名高校公开引进人才,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战”加入应急小组,连续一个月与院内儿童同吃同住。疫情期间工作庞杂,但这个26岁的姑娘始终兢兢业业、毫无怨言,用纤细柔弱的身板扛起了一线战“疫”的责任。

深入防疫一线

历练中学会成长

“我很喜欢孩子,所以读研时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很幸运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跟专业有关。”彭炆说。2018年,眉山赴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优秀人才,彭炆幸运入选,来到市儿童福利院,没想到,工作一年多便遇到新冠肺炎疫情。

“很担心孩子们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彭炆说,因此,1月23日市儿童福利院成立防疫应急小组、征召24小时留院值守的人员时,彭炆没有犹豫,立即报了名。

疫情期间,彭炆每天早早起床。9点,她要到各个“家庭”,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为他们做好晨检。10点,彭炆要和特教老师一起,给特教班的孩子做训练、辅导功课。中午,她要帮“爱心妈妈”们发放牛奶水果,到物品交接处清点交接各项物资。忙到下午1点吃完饭,她小憩片刻,要到一两个“家庭”和孩子们做游戏……

作为办公室人员,彭炆还要负责收集全院工作人员及家属追踪监测反馈情况、组织“爱心妈妈”开防疫讨论会、进行第三轮疫情巡查、做好工作台账……25篇防疫报道、50份防疫措施的收集归档,20多份院内通知的传达,她都做到了及时、准确和全面。

在防疫一线,彭炆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巡查、送餐、送生活用品、与“爱心妈妈”交流,与孩子们谈心……从早到晚,不停奔忙。

一天下来,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彭炆总能跑出一身汗,时间久了甚至长出了湿疹。为抓紧时间多做事,她尽量少喝水、少上卫生间,10分钟吃完一顿饭,一个月下来,瘦了五六斤。

虽然工作繁多,但她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她说,“我作为新人,能深入一线、扎根一线,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年轻人就该多吃点苦、多做点事,在历练中才能得到成长。”

悉心呵护孩子

陪伴中收获幸福

自从住进封闭区,孩子们多了一个“爱心姐姐”。“彭姐姐,这道题我不会。”“今天我们玩什么游戏呀?”“明天我想吃橘子。”从早到晚,孩子们就拉着她,要她讲题、玩游戏、做手工、发零食,面对孩子们的要求,彭炆都一一应允,虽然还没有结婚生子,但彭炆把这里的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除了陪伴健康儿童,彭炆经常会到特护班,帮“爱心妈妈”们一起带孩子下楼活动。需要特护的孩子,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一些语言、行为或者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但彭炆却善于激发特护班儿童很多潜在的能力。

特护班的孩子涛涛(化名)有一定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吐字不清,因此涛涛也不爱说话。彭炆很关心涛涛,每次来都要找简单的话题,和涛涛细心、慢慢地沟通。

“涛儿,今天吃包子没有?”“吃,了。”“你的包子请我吃要得不?”“要,明天,你来。”在彭炆坚持和涛涛做了1个月说话“训练”之后,涛涛和许多特护班孩子们的语言逻辑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一个月来的朝夕相处,让彭炆和孩子们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一号家庭的“丫丫”(化名)说,“我最喜欢彭姐姐了!她每天都给我们讲作业,带我们玩各种好玩的游戏、给我们做好吃的,晚上还陪我们看电视、给我们讲故事。”每当她的身影出现在特护班大门外,原本只会叫“妈妈”的孩子们都会拥上去,甜甜地叫她一声:“彭姐姐。”“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相处,我也变得像他们一样快乐、纯粹。能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我觉得很幸福。”彭炆笑着说。

新闻推荐

非常时期赋予“学雷锋”特殊含义

□可来今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时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学雷锋”有了令人感动、为之振奋的特殊含义。无数鲜活的...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