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爱传温情 独居老人不孤单
胡美琴(左一)给老人送来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 刘娟 文/图
2月14日,疫情下的眉山,气温降了好几度。正提着菜篮子准备出门的东坡区大石桥街道金罗马社区居民汪中华,突然被网格员胡美琴的电话“拦”下了:“汪叔叔,你今天不去买菜了哈。我家里还有我妈从乡下带来的青菜、萝卜和白菜,一会儿我给你带过来。”
“这咋个好意思嘛,太感谢了!你今天就不给我送口罩了,我不出门就不需要口罩,你们更需要。”汪中华答谢道。
排查发现的“困难户”
汪中华和黎香云是金罗马社区在2017年大排查时发现的困难老人。今年78岁的汪中华,和77岁的妻子黎香云相比,身体还算硬朗。
汪中华和黎香云现在的住房是女儿的。“我们以前是‘工业公司’的员工,过去一直住工房,退休后就租房住。后来我眼睛不好,女儿就东拼西凑买了这套房子,简单装修了,2015年,我们把旧家具搬了进来,就住这儿了。”黎香云说。
黎香云的眼睛一直不好。2013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患有“青光眼+白内障”,视力越来越弱。后来她做了一次手术,效果不好,但还能看到一点微弱的光。2019年4月,她就完全看不见了。“看不见好心慌哟,啥子事都不能做。我们就到成都去看,医生说病情复杂,加上年龄大了,说不能再做手术。”回忆起当初看病的经历,黎香云的声音有些哽咽。“就因为我眼睛的问题和脚上的病痛,把家里的积蓄花完了。现在的一点退休金,除了药费、生活费,就没啥了。”
汪中华和黎香云老两口育有一儿一女,今年51岁的儿子离了婚,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房子,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49岁的女儿因为单位解体也没了工作。黎香云时常为儿女们担忧。
相比黎香云,汪中华却要乐观得多,也很有耐心。他悉心照顾着黎香云的生活,早上起床后,他给老伴穿好衣服,给她洗漱;出去买菜,他会先扶老伴上厕所,然后把电视给她打开。冬天冷,他每晚还会烧水给老伴烫脚,“她脚痛,烫下舒服点。”……虽然生活有苦衷,但是想到老伴如此体贴,黎香云就放宽心了。
看不见的温暖
自2017年金罗马社区在排查中了解到这两位老人的困难后,社区干部、网格员、家庭医生便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时常给他们提供帮助。
逢年过节,社区书记龚梅就提上大米、清油来到他们家,像走亲戚一样。听说黎香云的脚经常肿痛,社区主任魏艳刚一了解到好的治疗方法,便主动上门告知。网格员胡美琴更是隔三岔五就敲他们的门。“除了给他们送东西,平时我会来陪他们说说话,让老人开心。”胡美琴说,两位老人独居在家,作为网格员有责任去关心他们。
老人生病了,家庭医生贺如彬就上门为他们服务。知道两位老人都有高血压,贺如彬每次上门都会带上两瓶降压药。前不久,贺如彬还给他们带去了油盐的量壶、量杯,方便老人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我们存了网格员的电话,但一般不会去打扰他们,他们很忙,不想给他们添乱,我们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了。”黎香云说。
即便不给社区、网格员打电话,对两位老人的关心社区从未缺失过。节日慰问一次不少、贫困补助能报尽报,政策宣传、体检、医保社保年审全部上门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大年三十至今,黎香云一步也没出过门,只有汪中华偶尔出门买菜。最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想到老人生活不便,社区又给他们送去了大米、蔬菜等生活用品。
两位老人也很感恩。每次这些热心人走进他们家,他们就把家里不多的花生、核桃拿出来招待大家,临走时还往他们包里塞。“大家对我们这么好,我非常感动。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能听到你们的声音,晓得哪个是哪个。”黎香云说。
的确,只要胡美琴在门外喊一声,黎香云就晓得“网格员来了”,心里特别高兴。
新闻推荐
□刘川眉(眉山)无名女军人24岁,正是如花年龄你却毅然选择了与死神为邻每天在病毒的魔爪下进进出出面对媒体镜头你竟如此...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