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吃百家饭长大的残疾孤儿的生活牵动着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的心,让我们走进 一名残疾孤儿的“宅男”生活

眉山日报 2020-02-17 05:38 大字

张海燕看望强娃儿。

【开栏语】

你有困难,我们来帮你;你身边有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不妨告诉我们……

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作为市委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如何,对于社会舆情、抗“疫”信心和“禁足”耐力具有重要影响。

从即日起,本报特推出“守望相助 我们在一起”专栏,聚焦疫情防控隔离状态下的困难群众的生存状态和需求,为各级党政和社会爱心人士提供救援困难群众的信息平台,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求助和疏解情绪的通道,反映和推广各级党政及基层组织救助困难群众的情怀、措施、动态、好的做法,以及困难群众自尊自强、积极自救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

求助热线:028—38166844

□本报记者 席涓 蹇玮杰 文/图

“强娃儿,晚上想吃啥子?”

“我想吃白菜,嬢嬢。”

“肉丝还要不?”

“要。”

“这段时间外头的病毒有点凶,记得不要到处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晓得了。”

2月13日下午,眉山城区下西街171号一楼的一间房子前,被称作“强娃儿”的男子,正在跟他喊做“嬢嬢”的东坡区苏祠街道下西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海燕商讨着当天的晚餐。

西郊市场“捡”回的娃儿

“强娃儿”姓杨,大名“杨强”。但是,这只是张海燕当年去派出所帮他上户口的时候给他起的名字。这是一个在幼年时因为身体残疾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没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2006年,在社区开展大走访工作中,张海燕听说城区西郊市场附近有个孤儿,身体残疾,住在楼道里,吃着百家饭。随后,张海燕便去西郊市场找到了这个孩子。不知道名字、不知道年龄,张海燕把他领了回来,给他上了户口,起了“杨强”这个名字;并为他申请了低保,将其安置在眉山城区大南街的一处房子里,置办了简单的家具电器。这个没有爹妈、没有着落的孩子,算是有了个家,成了大家口中的“强娃儿”。

后来,在张海燕等人的关照下,强娃儿搬了一次家,从大南街搬到了下西街,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张海燕还给他添置了新的家什:床、被套、洗衣机、电池炉、影碟机,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丰富。

下西街社区大家的娃儿

这些年来,没有爹妈的强娃儿,成了下西街社区居民们共同的孩子。

生病了,强娃儿去附近的济川药房拿药不用出钱。因为张海燕跟药店打过招呼,药给强娃儿配好,多少钱,她来结,但至今药店没问她要过强娃儿的药钱。

吃饭,简单的饭菜强娃儿自己会做。左邻右舍煮好饭,有好吃的也会给强娃儿盛一碗端去。“田婆婆经常给我端好吃的来。”强娃儿口中的田婆婆,是他隔壁副食品批发店的老板田淑清。

穿衣,“嬢嬢”张海燕会定期带他去买;他一年四季穿的鞋子,是下西街老北京布鞋店老板送的。

……

吃百家饭长大的强娃儿,嘴巴乖,心也善。田婆婆家生意忙,他便主动去搭把手;市场上谁的摊子缺人,他会去帮忙照看;前些年,看到街上有行乞的,他会跑回家拿点吃的给他们送去……

有人给强娃儿支招,捡塑料瓶、废纸壳可以卖钱,他便将这些东西捡回家,清理好,卖给收荒匠,挣点零花钱。强娃儿有个手机,手机里只存了两个人的号码,一个是张海燕,一个是收荒匠。

强娃儿的“宅男”生活

今年春节前夕,和往年一样,张海燕带着强娃儿去买了两套新衣,并给他备下了香肠腊肉,在其屋门上贴了一个大红的“福”字。

1月23日晚上,张海燕接到了抗击疫情的通知。次日一早,她来到了强娃儿家里,叮嘱强娃儿不要到处跑,要买什么跟她讲。

后来,张海燕又给强娃儿送来了口罩,并教他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随着形势的变化,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强娃儿所居住的下西街171号附近的居民小区都打上了围栏,只留了一个进出口。进出口处由社区、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进行出入管理。

这下,强娃儿更“幸福”了。进出口处管理人员的盒饭有他的一份,不时还有好心人给他送些吃的用的过来。坐在家里,吃着盒饭和零食,看着“奥特曼”,强娃儿宅在家里的日子过得有点“滋润”。

“强娃儿,天天待在屋头没动,少吃点,对身体有好处!”临走,张海燕不忘叮嘱一句。

新闻推荐

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 “互联网+大数据”全域智能防控网很给力

□本报记者王丽2月13日,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莲池村第三居民小区居民吴艳外出买菜归来,在小区大门入口处她掏出手机一扫码,...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