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新面貌 “造”出新生活 探索眉山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系列报道④

眉山日报 2020-01-09 06:20 大字

老旧小区“改”出文明和谐环境。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逐渐形成了老城和新城并存的格局:在新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新楼盘拔地而起的同时,一些见证了时代进步、经济转型等发展历程的住宅小区在渐渐老去。

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这些老旧小区常见的问题。这不仅成为小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一大“心病”。

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老旧小区不应被遗忘。2019年11月29日,眉山市召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40个,涉及居民20162户,预计投资7.39亿元。如何做好面广量大的改造工作?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 王丽 文/图

为什么改?

一方旧宅下 衣食住行掣肘

1月3日上午10时30分许,家住眉山市东坡区苏祠街道环湖中路社区第二平安小区的李享金和往常一样,在小区里边走边看,检查小区的环境卫生。作为该小区的院委会成员,李享金见证了小区的变化。

即便位于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第二平安小区自1991年建成后,一直没有升级改造,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已经落后。路面损坏,外立面老旧,线缆悬在半空,下水防护网覆盖了一层铁锈。“小区里有几十户居民,停车位却只有十来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李享金说。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新城区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地处城市核心区的老旧小区在经历城市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或楼面瓷砖脱落、道路破损,或路灯不亮、污水横流,或停车难、“牛皮癣”多等。

一方旧宅之下,衣食住行掣肘,无论是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还是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打造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出发,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面广量大,究竟改些什么?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基础功能设施不完善、绿化景观配置不合理、外立面老旧、停车资源紧张等问题,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这些“通病”得到了有效缓解。

根据《眉山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2019—2021年)行动实施方案》,眉山市将继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镇道路桥梁建设,加强供水排水、防洪排涝、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就在1个多月前召开的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会议上,眉山市明确“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总原则,计划今年围绕“污水收集能力提升”“电力、通信、燃气等杆管线网整治”“路面、墙面改造提升”“违章搭建和消防通道疏通整治”“停车位和公共绿地改造提升”“文化、体育配套服务能力”等方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40个,涉及居民20162户,预计投资7.39亿元。

“居住环境变好后,大家也不好意思再破坏。小区环境变好了,汽车进出停放有序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加便捷了。”李享金说。

怎么改?

平衡各方利益 找到“最大公约数”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易事,面广量大,情况各异,任务繁重,远远不是一项建设工作,更多的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需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现实来看,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不同居民可能存在不同诉求,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以广受关注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有的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很强烈、很迫切;有的居民觉得加装电梯固然是好事,但不加装电梯也勉强可以应付;有的居民则担心费用分摊不够公平合理、电梯运行噪音大打扰正常生活……

如何充分通盘考量,尽可能减少协调和磨合成本?

平衡各方利益,找到“最大公约数”。这个“公约数”,就是小区功能、配套的提升,将使所有居民受益。只要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就有了协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

地处眉山市东坡区苏祠街道芙蓉路社区的一老旧小区是这样求解“最大公约数”的——

“一开始改造我们就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大家一起商讨改造方案,查看改造现场,监督施工安全。”年过七旬的谢德顺是该小区的老住户。回忆起小区改造前的准备工作,一起动手扮靓家园的过程,谢德顺无比自豪,“我们每一位居民可以说都是小区的美丽缔造者,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再辛苦都不是事儿!”

该小区是一个单位型老旧住宅小区,小区因为地势比街面低,每年雨季来临时就要内涝,且存在垃圾乱堆、绿化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最让人头疼的是,在一楼的小区公共区域,住户们还各自圈了一片“自留地”种菜。

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清理了楼道堆积的杂物,拆除了“自留地”,栽种了新绿植,重新铺设了小区排污管道,还规划了42个机动车停车位,搭建了停车棚,新增了固定电瓶车安全充电口等。

可是,改造好后,小区后续的管理费用从哪里来?

该小区仅有住户36户,且老年人占比大,业主的“刚需”停车位不多。于是,小区业委会决定,在满足本小区需求的前提下,将停车位有偿开放给外来车辆停放,并向居民公示各项收支。

“通过充分挖掘资源并得当经营,小区居民共有设施的收入可补贴大家的物业费,基本实现小区自治的正常运转。”东坡区苏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蹇红梅说,通过升级改造小区硬件环境,居民不但从共同建设中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还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

未来怎么办?

关键在“里子” 改造推动社会治理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文明相系。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也不只是社区变美了,更多的是基层治理中居民的变化。

1月6日11时许,眉山市东坡区苏祠街道桂香街社区的四方春小区里,许淑珍正戴着眼镜核对本子上记录的小区团拜会演出节目单和坝坝宴菜单。“我们小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过年过节都要聚一下。”许淑珍说,1月18日,小区里的40户住户将欢聚一堂,吃坝坝宴、跳坝坝舞,共贺新春佳节,共享邻里乐,共叙邻里情。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但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社区建设正在面临“生人社会”的挑战。随着商品房社区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和不同背景的居民集中生活在一个住宅圈内,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与活动,分散的个体难以形成熟人网络。

过去的四方春小区和很多小区一样,邻里之间虽然仅仅一墙之隔,却是一年四季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知姓。而且,这里还曾经流传着“四方小区真稀奇,垃圾乱扔无人治,‘牛皮癣’疾成标志,传染流行疾中疾,老的未去新又至,何时才能从根除”这样一段顺口溜。因为没有物管和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意识淡漠等问题慢慢暴露出来。

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在于“里子”。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调动大家建设共同家园的积极性,激发社区应该具备的人性、友爱、和谐、亲密等特征品质,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深层次意义。

“现在,小区里的每一户住户我都认识。”许淑珍说,改造升级后,小区的种种变化,获得了大家的积极回应,越来越多的人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小区公共卫生。今年,很多小区居民主动报名参加团拜会表演,准备了大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舞蹈《红红火火中国年》等,每户居民还可以领新年红包。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核心,他们对社区治理起到直接的作用,基层治理不仅仅是社区工作者的事,也是每一个居民的事。”桂香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罗馨琰感慨道,整个社区邻里关系更紧密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变强了。

北京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老旧小区

说到老旧小区改造,这是居民们的共同心声和期盼,但是因为资金压力大,维护管理难等问题,让很多街道、社区心有余而力不足。北京市朝阳区尝试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路子。

在北京朝阳区的劲松北社区,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里,体育健身设施、文化休闲场所一应俱全,人气十足。

劲松街道老旧小区众多,很多居民楼都在40年以上,居民对改善社区环境、增加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网点等呼声很高,但因为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导致改造推进缓慢,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2018年7月,朝阳区开始尝试引入社会资本,从设计规划到施工和后期物业管理,全流程参与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

在经过征求民意、社会招标、洽谈协商等环节之后,劲松街道最终选择了一家综合评分最高的企业,围绕公共空间、智能化、服务业态、社区文化四大类等30多项进行改造。社区示范区2万平方米的改造,花费约3000万元。这么大手笔的投入,企业的动力何在?

为了让企业能够稳定提供服务,街道同时也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在项目改造过程中,区级政府、街道、社区、居民和企业五方联动,并定期开展“专题调度会”等工作,确保了劲松北社区示范区综合整治如期完成。企业不仅对社区的硬件进行了升级,还根据社区老年居民多的情况,引入了老字号便民店、邻里餐桌,同时为居民提供保姆家政、家电清洗等便民服务。

(据央广网)

新闻推荐

一封感谢信折射出 眉山营商环境的“温度”

一面锦旗表谢意。本报讯(鉴轩文/图)“感谢你们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我代表公司和集团公司领导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