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 记眉山市政协委员、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

四川政协报 2019-10-01 00:33 大字

如今,“嗨米筷”因其耐高温、耐酸碱等特点,受到线上线下消费者的青睐。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筷子的原材料来自“眉山智造”。“嗨米筷”使用的原材料聚芳硫醚(PAS)类高分子材料,来源于眉山市金象化工产业园区内的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发明了聚芳硫醚(PAS)类高分子材料,还建成了中国首条聚芳硫醚砜(PASS)生产线,产品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医疗、环保等领域。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获评“发现·2017年度新材料行业最具影响力科技型企业”,获批建设“四川省高性能聚芳硫醚类功能膜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研发团队还被授予“四川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奖牌”。

诸多成绩和殊荣的背后,让人很难相信,带领这个团队的公司董事长——刘洪,今年才39岁。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洪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作为眉山市政协委员,他更是尽心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路走来,刘洪带领他的团队,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用创新和专注诠释工匠精神,践行着“材料报国”的初心和使命。

家国情怀

填补国内聚芳硫醚砜生产线空白

刘洪出生在贵州山区,从小父母就教育他“有国才有家”。胸怀家国情的刘洪,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航空大学材料专业。彼时,刘洪了解到国内高端材料落后,特别是聚芳硫醚类材料长期以来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原材料禁运,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内高端材料的研发作出贡献。

为了成功研制这种材料,2006年,刘洪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行专家,集资创建了专门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实验室,开始了紧张、复杂的聚芳硫醚类树脂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为了确保研发成果工艺配方最优、技术最先进,刘洪团队在实验期间,选择了近百种原材料,经历了千余次实验、对比和验证,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探索出了成熟、稳定的聚芳硫醚类树脂生产技术和工艺。

2009年,刘洪团队取得了聚芳硫醚类树脂的第一发明专利,还与国内外资深专家合作,取得多项离分子聚合材料专利。

如何实现“材料报国”的梦想?2013年7月,刘洪团队经过反复考察,最终选择在眉山成立了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主导,专业致力于聚芳硫醚类树脂及其改性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研究。

刘洪说,只有依托科技创新,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于是,他把目光聚焦在当今世界新型高分子材料学术研究的前沿,组建了包括多名“海归”博士和国内知名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内的研发团队,建成了高标准的分析检测中心、实验室、中试生产线,使公司具备了产品开发从小试、中试到规模化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和检测技术,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产业模式。

2016年7月28日,公司建设的国内首条聚芳硫醚砜生产线在眉山市金象化工产业园区落成投产。该项目实现了三个“国内第一”,即国内第一条聚芳硫醚砜产业化生产线、第一次投料就实现聚芳硫醚砜量产、第一条非锂催化剂的聚芳硫醚砜和聚苯硫醚共线生产线。

发展无止境。2018年6月,公司在新疆库尔勒建设的2000吨/年聚苯硫醚(PPS)及1000吨/年聚芳硫醚砜(PASS)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迈出了跨越发展的步伐。

精于钻研

完善产业链促新材料广泛应用

新材料研发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为此,刘洪团队在完成聚芳硫醚类树脂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后,将目光投向了该类材料的应用研究方向。

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实验,刘洪团队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分子新型材料终于在航空航天、化工机械、电子电器、医疗、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成都某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投影仪先体项目,已投入批量生产,产品保持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和中车集团合作开发的轨道交通车零部件以塑代钢项目,已经完成样品试制,并通过相关部门检测;和安徽某集团合作的地缘垫片项目,已实现量产。四川中科兴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嗨米筷”,走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因为贡献突出,刘洪先后获得“2016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影响力人物”“眉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我心目中的眉山工匠”“发现·2017年度新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刘洪感慨地说:“我们来眉山投资是最正确的选择。公司起步阶段,技术研发投入大,资金跟不上,幸好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园区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通过一系列政策帮扶和资金支持,帮助我们发展。眉山的营商环境非常好。”

刘洪表示,将以3000吨/年聚芳硫醚砜项目、20000吨/年改性料生产线为近期目标,计划用10年至15年时间实现聚芳硫醚类产品生产线建设;以新材制为基础,逐步发展特种无人机、智能化环保汽车、3D打印等下游产业,将公司打造成为新材料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及产业化的国际现代型企业。

围绕目标奋斗,刘洪格外忙碌。他吃在公司、住在公司,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学习、做实验。很多时候,当员工还没到,他早已起床走进了实验室。晚上,他就在办公室安一张小床用来休息。刘洪勤学笃行、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了很多员工。

“刘总几乎每个月都要外出学习,掌握最新技术,了解最新市场风向。看到他兢兢业业,我们也不禁自省,更加勤奋努力。”公司员工余晓琴说,刘洪虽年轻,但他是员工心中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

用心履职

助力眉山向“智造”名城发展

刘洪经营的是科技型企业,因此一直以来,他都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他说,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有计划、有目标地引进高端领军人才,是决定国家未来、决定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性举措。为了助力眉山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刘洪多次调研,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眉山人才引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撰写了《如何引进高端人才、“两院”院士入驻眉山创新创业》的提案,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为了助推眉山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刘洪反复思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眉山“制造”到眉山“智造”的建议意见》的提案。他说,眉山市是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制造2025规划纲要》提出将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4+4”制造产业格局为框架,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到2025年建成智能制造名城。作为来眉投资的企业家,刘洪希望眉山能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下,早日实现建成智能制造名城的目标。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为此,刘洪又结合实际,撰写了《如何加强、加快“眉山工匠”的培育》的提案,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我们公司的理念是‘中流砥柱、科技创新、兴能举才、业成于专’。这十六个字是企业名字的由来,也是我们团队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希望这种精神能帮助更多人践行初心与使命,实现梦想和价值。”刘洪如是说。

□刘 娟

新闻推荐

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切实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本报讯(欧乙成)昨(29)日,眉山市召开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分析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通报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