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生态为底色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眉山日报 2019-05-23 17:50 大字

稻田养鱼、芋的项目实施地。

东坡区柳圣乡五圣村,曾经是该区乡村发展的“后进村”。近年来,该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截至目前,已发展形成晚熟柑桔、李子、桃子等水果为主的产业基础。去年,该村经济总产值超过了3000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14600元。

该乡党委书记伍波介绍,作为今年全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五圣村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农业产业振兴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彰显乡村特色,将村庄打造成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 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5月21日,记者走进五圣村见到,蓄满清水的池塘与农田交相辉映,几名工人忙碌其间,正在垒田坎。不久,这里将被种上水稻和芋头,并开始生态养鱼。

该村党支部书记汪小明介绍,今年,村里以集体经济的形式,在村内流转50余亩土地开展稻田养鱼、芋的项目。通过集体打造,将带动群众发展“稻田+”模式产业,并进一步发展季节性农家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消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针对项目所得收益,该村将把盈利部分的60%用作村民分红,20%用作发展村集体经济,20%用于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目前,已有20余户村民将自家土地进行流转。

“以前种植传统水稻,每亩地一年收入最多1000多元,大家种植积极性都不大高。”正在池塘边观察工程进度的村民张绍清介绍,自家有3亩多地流转作为集体经济统一发展,如今每年除了800元/亩的流转费外,还能够额外增加稻田养鱼、芋的集体经济分红,预计每亩地一年能增加3000元收入,村民都很支持。

“这样的模式,既解决了乡村发展的瓶颈,又有利于产业的融合发展。”伍波介绍,实现振兴乡村,产业带动是关键点。以50余亩稻田养鱼、芋项目为重点,该乡预计辐射五圣村周边300余亩土地,将该村打造成一个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

此外,据了解,该村还预计发展以沃柑种植为主的500余亩优质晚熟柑桔基地、200余亩的玫瑰花基地以及1500亩的优质粮油基地,以多形式齐发展,厚植产业基础,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五圣村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描绘生态画卷

建立美丽宜居新乡村

一边是产业规划的如火如荼,另一边,为推动五圣村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柳圣乡还专门聘请了专业规划团队对村子进行规划打造,借力当地优势资源,描绘生态画卷,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五圣村的规划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还原乡村本真的面貌。”伍波介绍,乡村要像乡村,一定要有乡土味,将田园风光自然带入,才能真正勾勒出乡村的美。因此,在规划前期,该村便摸清“生态”家底,依托稻田养鱼、芋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产业,吸引眉山及周边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形成远近闻名的稻田鱼经济和民宿产业。

与此同时,村内有富有人文特色的“尖山子”“五根卷儿树”“六股叉黄葛树”等地及东坡区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300亩大丛林,依托这些生态优势,五圣村预备吸引工商资本入驻打造,盘活村内的人文景观,并借力东山旅游环线,发展第三产业,吸引人气,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据了解,除了在产业、生态上做文章外,该村还重点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规范村民房前屋后杂物摆放,将村庄打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让村民们有一个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生态美丽宜居的新乡村。

新闻推荐

东坡区 强化路域环境整治保畅通

“现在交通运输秩序更好了,路域乱象问题少见了……”如今,在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的公路沿线,不少车主和行人都会有这样的...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