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不厌“旧”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眉山日报 2019-05-13 07:01 大字

成片规模的柑桔。

4月29日,东坡区松江镇五里村晚熟柑桔产业园里,一排排柑桔苗顺着地势整齐排列,连绵起伏。一眼望去,令人仿佛置身在一片“绿海”中。

五里村坐落于岷江河以西,地形以丘陵为主,全村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一直以来,该村产业主要以折耳根、藠头为主,直到2017年底,该村调整产业结构,流转土地3000余亩,形成了以柑橘、李子、粮食、蔬菜、苗圃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格局。同时,通过柑桔示范产业园的打造,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600元。

借力龙头产业大势 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当天,在柑桔示范产业园一片100余亩的柑桔园内,五里村6组村民周德元正忙碌不停。近来正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又是柑桔产量形成的稳定期,周德元每天都精心管理,为年底柑桔丰收做好准备。

“柑桔就是我们家的‘致富果’。”周德元说,2016年,他瞄准柑桔产业的发展潜力,回乡种植柑桔。去年,他的柑桔初挂果,由于品质好,在今年初举行的2019中国晚熟柑桔文化节暨东坡柑桔产销对接会上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这让他信心倍增,接下来,他还将提升柑桔品质,引领示范带动周边村民种植。

“柑桔示范产业园是由零散种植户的柑桔园组成,经过3年打造,现在面积超过了3000亩。”五里村村主任彭国超介绍,以往,该村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种柑桔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将产业重心向柑桔产业倾斜,以柑桔产业撬动乡村发展“脉搏”,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

据悉,为了达到规模种植,形成统一的柑桔产业带,2018年开始,五里村决定在原有的柑桔种植带基础上,统一打造柑桔示范产业园,以柑桔种植为依托,统筹全村柑桔产业优势资源,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推动发展再上台阶

作为传统的农业村,单一的柑桔种植并不能满足五里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于是,该村立足于长期存在的折耳根、藠头种植,发扬种植优势,形成产业效力。连续3年,折耳根在该村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每年年底折耳根交易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折耳根客商更是络绎不绝,为该村吸引了大量人气,进一步带动当地消费。

“折耳根种植比较讲究,一块土地种一年就不能再种,必须隔一年才能种植,虽然局限性大,但是效益却非常高。”彭国超说,在土地不能种植的“空窗期”,该村大部分业主就到附近乡镇或者区县流转土地种植折耳根,每年冬季折耳根收获季时,大家又统一到村上进行销售。

彭国超介绍,种植折耳根效益高,在土地适种的情况下,大部分村民都愿意种。因此,截至目前,村里种植折耳根的面积约有600亩,平均每亩增收1.2至1.5万元,相比传统种植每亩增收1万余元。

“去年种植折耳根收入近60万,今年我打算再流转50余亩新土地进行种植,增加收入。”该村折耳根种植大户王建中说。

同时,据了解,五里村还有一个成熟的饲料产业园区,园区内有四川通威等多家知名饲料企业,借助饲料园区的优势,当地不少村民就近务工或原地经营餐饮、小卖部等,进一步增加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借助村上原有的产业优势,增强乡村发展动力,让乡村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彭国超说,下一步,五里村将全力以赴打造柑桔产业园,借力原有优势资源,加速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新闻推荐

4月眉山CPI同比上涨2.8% 食品同比上涨8.4%

本报讯(记者黄海波)5月10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获悉,4月份,眉山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指数下跌0.2%,跌幅较上月收窄0...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