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筑梦踏歌行 一江两岸写春秋 改革开放40年之眉山印记

眉山日报 2018-12-16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幸

1978年,积蓄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力量如春潮般涌动。回应着时代的召唤,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的洪流,冲开重重旧体制的山石,以排山倒海之势,为中国开辟一条开放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

1978年,岷江之畔的眉山,随着改革的洪流一路奔涌向前。

曾记否,改革开放之初的眉山,还是一个隶属乐山管辖的小县城,传统农业撑起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那时,眉山传统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占比高达69%。

曾记否,改革开放之初的眉山,工业从为数不多的国营企业起步,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建区设市之初,眉山还只有8户市属工业企业。

曾记否,改革开放之初的眉山,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功能很弱。许多老眉山人的记忆中,“九街十八巷”,就是自己想象中最繁华的模样。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走过了40个春秋。40年来,勤劳智慧的眉山人民抢抓机遇,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段蜿蜒曲折、春意盎然的光辉历程,绘出了一幅慷慨激昂、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改革开放40年,眉山GDP迈入“千亿俱乐部”,造就了一座现代幸福之城。40年来,眉山经济总量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84亿元,到2017年底,达到1183.35亿元,年均增长10.6%。其中,1997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5年突破1000亿元,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仅用了5年。

40年间,眉山着力筑牢城市产业发展之基,眉山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跨越;农业从传统到现代,从低效到高端,形成“四城三园七片”特色格局;三产从零星分散到规模集中,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昔日传统的农业地区华丽转身,正在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工业新城。

40年间,眉山着力夯实民生服务之本,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了民生事业,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城乡统一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成,居民医疗保险全民参与,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40年间,眉山着力描绘环境生态绿色之底。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底蕴,始终坚持“环境兴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历史使命,全力建设“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生态惠民工程,奋力绘就美丽眉山绿色画卷。

新闻推荐

龚村 以旅带农兴旅富民 乡村振兴彰显特色

美丽的龚村一角。龚村美丽的一角。幸福园农家乐。繁花亭农庄项目现已初具雏形。本报记者王琴实习生马润文/图{12月9日,东...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