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创业逐梦想 扎根土地再出发 〖“咬定目标不放松 创新创业天地宽”系列人物报道之六〗

眉山日报 2018-11-29 07:40 大字

李利平(左一)正和工人一起开垦土地。

本报记者 王允浩 文/图

【人物名片】

李利平,1971年出生,返乡创业者,2016年流转土地开办家庭农场

【核心提示】

他三度创业都看准时代风向,在第三次,他更将创业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农村大舞台,转型彻底、投入更多、志向更高远。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他将致力于乡村振兴作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他,就是东坡区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利平。

“我和爱人相识到现在,经历了26个风风雨雨,走到现在,感恩有她的陪伴。”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李利平感慨地说,是妻子给予自己无怨无悔的爱,成为他创业途中永不言败的动力。

年少打工尝尽艰辛

真爱助力追寻梦想

由于家庭贫困,李利平16岁时便外出打工。几年打拼,尝尽世间冷暖,也逐渐确立了人生目标,那就是——“总有一天,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2年,在皮鞋厂上班的李利平与妻子相知相恋。为了让小家过得更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小两口决定辞去工作自己干。“我妻子很支持我,鼓励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回忆首次创业的动力,李利平说,彼时,夫妻俩东拼西凑,又向亲戚借了些钱,在老家思蒙镇开了间专营皮鞋订做、销售的商店,用所学专长开启了创业之路。靠着过硬的技术和沉稳努力,在之后10年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2年,觉察到单纯的手工作坊模式已跟不上时代潮流,李利平又有了新的想法。连键盘都不知道怎样操作的他将目光转向日渐兴盛的网吧行业,自学电脑知识,并在随后开了一家网吧。

此后,又过了10年,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网吧行业日渐艰难,李利平的网吧也受到了不小冲击。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他这一次把创业目光瞄向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农村。

“之前一直隐隐感觉自己的创业‘保质期不是很长’,一直希望能投入可持续的、能够保持创新魅力的产业。”李利平说,因为热爱农村,也因为想要建设农村的想法,自己发现农村蕴含着很多创富机会,最终把创业目标锁定在了农村这个大舞台,决定承包大片土地发展乡村旅游。

再次起步瞄向农村

再创业找准方向

2016年,在思蒙镇党委、政府和蒲坎村两委的支持下,李利平在蒲坎村七组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果木,开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第二年,他又在相邻的泥河村承包100多亩土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一开始对投身农业有一种向往,感觉一切都特别美好,但真正行动起来,个中滋味只有干过农业的人才知道。”李利平介绍,刚承包土地时,山上因为长期无人耕种已成一片荒山,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时不时还有野兔和蛇出没。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在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亲自投入清理工作,埋头苦干。初期栽种的果树品种太杂,加之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种植事业遭遇了“滑铁卢”,他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专注学习农业技术,并四处向农业专业讨教经验。

近三年过去,如今,李利平的农场已初具规模。农场主要以采摘、垂钓、餐饮为主,水果品种丰富多样,内部餐厅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同时,农场的正常经营还解决了当地30余村民的就业问题。

“我们苦过、累过,但闲暇时漫步在果园看到郁郁葱葱的各种果木,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这就是幸福的瞬间。”李利平说,尽管创业路上有许多坎坷,但事实证明,自己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好机遇,找准了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方向。

新闻推荐

眉山市乡村振兴地方典型经验登上全国“红榜”

本报讯(记者蒋萍)11月26日,记者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