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饮香茗 朱蜀骥
戊戌年·季秋初四,眉山大会堂。
“昨天到眉山已近凌晨,夜宿柳江古镇,今早心静明朗——湍急的江水冲刷过渐浓的秋意,老旧的字号衬着陈年的苔藓,老宅的大院戏台上风云俱寂,只有坛里的老酒还飘着冽香,沧桑不动声色。喜欢老地方,藏着老灵魂。”国学名家于丹教授用一段诗画般的言语徐徐开启“问道眉州”。
对于于丹教授,很多人都不陌生,而此次来眉演讲却着实给了我们几分惊喜。在两个半小时的“论道”中,她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或激情澎湃,或温婉低吟,或解析穷理,为上千观众奉上一席文化饕餮,更让听者有如焦渴时分畅饮香茗。
品于丹教授“问道眉州”这盏香茗,除一贯的学富五车、吐气如兰、口若悬河,更读出了几分不一样的味道——
这第一口清香源于“勤勉敬业”。
对于穿行于“大场面”的于丹来说,要做一次这样的演讲可谓信手拈来,但她却没有简单地“糊弄”,而是渗透眉山的魂,剖析其间的道。她从彭祖长寿谈顺乎天地,引《道德经》论乾坤之道,修德之理;她透过东坡华章妙语,看圣贤旷达乐观;她以人在草木间,为眉山茶业酒业把脉问诊,挖掘产业背后的文脉传承。一位远方的学者,对眉山的透彻如数家珍,让我们倍感汗颜。
听宣传部的同事讲,年前受到市委新海书记邀约后,于丹教授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选内容、列主题、查典籍,处处都力求言必有据、敦本务实,要有益于今日眉山发展。三大篇章紧扣眉山的长寿文化、东坡文化、茶文化,又跳出眉山一隅,以更深邃的视野,更广博的思想来审视东坡故地,其用心专注可见一斑。
从于丹教授的讲述中,读出第二分味道“通灵治学”。
150分钟“问道眉州”,其间没安排茶歇,一气呵成。大会堂内格外安静,听众无不屏息凝神,专心致志,一边聆听一边记录。散场,走在喧哗的人群中,我的身边满满都是观众的溢美之词。她为何能辞藻留香引人入胜,又是怎样做到博古通今耐人寻味呢?
记得央视曾有一个节目采访她,于丹回忆自己的治学历程。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于丹的童年播下了国学的种子,此后的求学之路漫长也艰辛,但于丹没有死磕那些生涩的文字,而是把古籍读“活”了,幻化成裨益于当下的思考。
“问道眉州”的讲座中,正是这种通灵的治学思路,才唤起了观众的共鸣。谈及彭祖养生,她不是简单重复其“养生三术”,而是从更高层面探寻真谛,追逐道家天地人的精神境界;说起东坡,她敬佩先生的才情,更为他的精神折服,饱含深情吟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品茗论茶,她一面引经据典,一面打趣江浙好茶的原叶估摸也源自眉州。我想,这是一位多么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智者啊!她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民族的精神基因,用通灵治学的理念重拾眉州文化中的厚重与丰韵,给我们传道授业,也带我们思索冥想。
“问道眉州”中品味出第三分味道是“砥砺传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于丹教授引东坡先生《眉州远景楼记》和“吾心安处是吾乡”,表达了对眉山人的羡慕——羡慕这里是长寿福地,聚合天地之灵性;羡慕这里是三苏故乡,处处彰显文化的基因;羡慕这里山茶飘香,空气中弥漫的都是芬芳。其实,我们也分明能读出其中的鞭策和激励。
身为东坡故乡人,当知东坡事,当识东坡文。我们为有这样一位老乡骄傲,更应该担负起传承之责任。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说起东坡,于丹教授希望我们学习传承苏轼的治学精神、为官爱民、人生境界。讲到东坡宦海浮沉,于丹几度欣喜,又几度怅然。先贤从政为官40年,人生波折,她都谙熟于胸,徐州抗洪、杭州筑堤、黄州躬耕、惠州引泉、儋州打井……一个个故事折射出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更激励着东坡后人砥砺前行。
于丹教授的讲座已过去两日了,依旧余音绕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该怎么学习、怎样继承、如何发展?满堂溢彩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启迪和思考。
这一盏清茶,一直唇齿留香。
新闻推荐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 关于征集2019年民生工程项目建议的通告 眉东府通〔2018〕52号
按照省市民生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2019年我区将继续实施民生工程项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