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与巴黎,浪漫的约会,再见!

成都商报 2018-10-16 01:54 大字

活动结束中外诗人合影

成都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古往今来,李白、王维、杜甫……众多诗人在成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成都在唐代诗人李白眼中的诗情画意。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巴黎,浪漫的城市情怀孕育了萨特、波伏娃、加缪、福柯等诸多文人,他们是巴黎的灵魂。

昨日,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圆满落幕了,中外诗人收获了什么?成都又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亚美尼亚诗人加吉克:

非常棒,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5天的成都行,给亚美尼亚诗人加吉克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开心:“非常棒,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对成都有深刻的印象,回去就准备为成都写诗。”

“印象最深的是杜甫草堂和熊猫基地。在杜甫草堂,我能够感到杜甫的气息;在熊猫基地,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了大熊猫。”活动结束后,加吉克还不会马上离开成都,他说要再去一次杜甫草堂。“我回去还要读更多杜甫的诗歌,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加吉克说,自己还很喜欢洛带古镇,古老和现代结合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而小镇给他带来宁静的感觉。

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加吉克还见到智利诗人奥斯卡等老朋友,和各国诗人彼此留下联系方式,这个联系会一直保持下去。去年夏天,加吉克在杭州见到吉狄马加,读了吉狄马加的诗歌,他认为,吉狄马加的诗歌涉及生活和人类,富有生机,接下来,他还会为吉狄马加先生翻译一本诗集。

诗人尚仲敏:

年少时深受法国诗歌影响,如今笔下处处有成都的影子

参加了去年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诗人尚仲敏,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巴黎与成都两座城市让他感到的“浪漫与优雅”。他说,巴黎是公认的艺术之都,成都又号称东方的巴黎,两者在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质方面都有共通性。

这次与法国诗人接触,让他发现,法国诗人总体上比较质朴、温文尔雅,而成都诗人表现出的是江湖侠气。

作为一个在成都生活了30年的河南人,尚仲敏的身上乃至他笔下的每一个文字,已经刻上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烙印,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这座城市的影子。他说,一个诗人居住的城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创作风格,这就是他眼中城市与诗歌的关系。

曾经年少时,尚仲敏也深受法国诗歌的影响,比如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象征派大师的瓦雷里,就是他很喜欢的诗人,曾读到瓦雷里晚年创作的《海滨墓园》,为之震撼。尚仲敏随口朗诵了一句:“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著名诗评家唐晓渡:

对自由的热爱,让成都注定成为孕育诗歌的地方

著名诗评家唐晓渡经常到成都参加各种诗歌活动,“巴黎是浪漫之都,成都也是骨子里充满浪漫,两座城市的潇洒和悠闲可谓深入骨髓。生活在其他繁华都市中,很多人成天奔命,但是巴黎和成都的闲暇与诗意,已经深得我心。”

唐晓渡说,成都和巴黎有很多相似之处,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而且都称得上是一座感性的城市,比较倾向于情感和消费,而且是休闲消费。

“对自由的热爱,让成都注定成为孕育诗歌的地方。”唐晓渡对成都了如指掌,并谈到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美食及生活方式。“成都人有多么悠闲呢?我甚至都怀疑他们没有工作,当然只是表象。我有一次去人民公园,看到他们喝茶的盛况就被震撼到了!”

唐晓渡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成都人的个性和情感,与语言都有直接联系,比如川话听起来幽默婉转,就是优雅与浪漫的风格,直接影响了这座城市的诗歌。巴黎与成都都有这样高级的部分。

北大教授臧棣:

成都诗人多怪才,一个眼神就懂

著名诗人、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臧棣,曾经获得《星星》诗刊年度诗人奖。昨日,臧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成都有古老文化积淀,是一个既现代时尚又充满诗意的城市,通过这一次相聚,擦出了很奇妙的火花。这些天和成都诗人沟通交流,臧棣感触很多,他说,“成都诗人多是怪才,高手之间不用比试,一个眼神就懂。”

谈到哪些法国诗人对自己的创作产生过影响,臧棣说,曾经读雨果、波德莱尔、瓦雷里等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法国诗歌让他觉得很轻灵,比如波德莱尔注重梦,对人类潜意识挖掘,这一点和中国诗歌相似,李白就曾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英文诗歌讲究理性、线性表达,而法语诗歌依然是感性、跳跃,和中国诗歌气质很接近,不是讲究在逻辑线上那么清晰,而是很跳跃奔放。

这几天,臧棣正在创作一首与成都有关的诗。成都诗歌有什么特点?臧棣认为,成都是中国诗歌的原点、生长点,每一段历史,都有很出色的诗歌诞生在这里。这里的诗人非常奇异,巴山蜀水让他们活力奔放,江南写诗把诗歌写得越来越静,而这里的诗歌氛围很浓,他们自己写得很有活力,阅读也能够受到热情感染。这里诗人的修辞很饱满,风格多样,不仅有才情,还有很多怪才。“四川之外的诗人有才华的很多,但是多数读来显得中规中矩,这里的诗人敢作敢为,挥洒自如,在想象力上特别放得开,就如眉山老道的怪招,就如川菜的即兴发挥,随便加点料,都觉得是一道推陈出新的好菜。”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

这次的成都印象,可以说惊艳

“这次的成都印象,是扑面而来的陌生感,可以说惊艳。当然这是指城市的风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来过成都多次,这次却几乎完全不认识了,市政建设变化太大了。市容市貌美艳如花,十分漂亮。在金沙遗址、熊猫基地,我重新寻找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烙印;杜甫草堂熟悉的湿润气息,发散自每个诗人的生命,也是我个人写作的重要源头,揭示人生存的真相,是我诗的根本。”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谈到成都,直呼惊艳。

在杨克看来,成都在上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中国诗歌的重镇,成都的多本诗歌刊物也一直是中国诗歌发表的主要平台。“当下成都的诗歌活动,有不少是开先河的品牌项目。近40年,众多成都诗人和诗歌,为中国诗歌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文本。”

对于这次举办的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杨克认为,诗歌是川话与法语之外的第三种交流语言,是城市民间交流最有效的丝绸一般柔美地连接彼此的精神桥梁。

著名诗人商震:

请进来走出去,汉语诗歌才能走向世界

“请进来,走出去,才能让我们的汉语诗歌在世界范围有更多话语权。”昨日上午,在谈到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时,著名诗人、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商震这样说。在商震看来,中国的诗人和诗歌需要与世界增加沟通,在成都举行的国际诗歌周就是这样一个平台,邀请了国际著名诗人来中国看看,和中国诗人交流,在交流中加强汉语诗歌的国际传播。

对于成都,商震非常熟悉,“确实记不清楚来成都多少次了,金沙遗址都去过两次。”在商震看来,每次来成都最惬意的事就是泡茶馆,做一个短暂而幸福的成都人。

商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第二届国际诗歌周对于汉语诗歌、诗人来说,这样的国际交流必不可少。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中国诗歌走出去脚步慢。商震曾随团去全球10多个国家考察,发现汉语诗歌的接受度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翻译问题、欧美诗人固执的想法、意识形态等,“但是当他们读到我们的诗歌时,发现我们的诗歌更丰富细腻。”

近年来,汉语诗歌逐步在国外得到认可,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活动。“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去问他们,是否了解中国诗人。很多国外读者、诗人都会说出三五个来。”商震认为,当别人对你不了解甚至排斥时,中国的诗歌肯定走不出去。但当别人走进来,看到中国的风土人情,看到中国诗人的生活和诗作后,就会有很大改变,“我们中国诗人生活得很好,作品也不错,比国外诗人的作品更丰富,固有的印象就会改变。汉语诗歌要发展,请进来和走出去都很重要。”

新闻推荐

朗诵吟秋 文化抒怀

李鹏君家庭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报讯(记者余毅文/图)日前,眉山市图书馆“我读苏东坡”颂秋朗读会在白...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