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舞台 返乡创业展身手 本报记者 马诗雨 文/图
图为马倩在清点等待发货的“脆红李”。
“您的订单我们已经完成装箱准备发货,很快您就能吃到新鲜且甜的水果了……”前不久,一位身形娇小、眉目清秀的年轻女子正在烈日下打包水果,在准备发货前跟购买者进行着沟通。
她叫马倩,是东坡区三苏镇集体村人,放弃了海外的工作回乡进行创业。她成立的水果合作社让三苏镇的水果产业不但具有市场竞争力,也使水果种植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返乡创业 她希望给家乡带来希望
2011年马倩大学毕业后,远渡重洋去到日本,在异乡的职场里闯荡。快节奏的日子让她没法停下来想明白内心到底想做什么,思乡的情绪也时常折磨着她。
在日本的那些日子,细心的马倩发现日本的柑橘产业发展得很不错,农民出身的她突然萌发了回国当果农的想法,想要把日本优良的柑橘品种引进国内,带到家乡。“如今农村正缺少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去改变家乡传统的种植的模式,给家乡带来希望。”马倩说。
2016年,马倩放弃了在日本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三苏镇。
回乡该从什么做起呢?虽然有着一腔热血,但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马倩,对创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倩参加了由共青团眉山市委主办的青年创业“1+1”助梦行动培训班。通过一系列授课培训,她逐渐明白了该如何迈出创业第一步。“上完培训课程,我茅塞顿开,导师针对我的问题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马倩激动地说。
得到了导师指导,马倩一方面开始着手种植柑橘,去各地参观学习、对接不同水果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网络宣传和电子商务等方面活动,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以更好地兼顾种植和销售两个方面。
乡村振兴
她期待在舞台上一展拳脚
当然,没有谁的创业初期是一帆风顺的,马倩也不例外。“2016年底,由于缺少种植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家里的几百棵柑橘树收成非常不好,果子质量也不尽人意。”花了那么多心思和时间却没得到应有的收获,马倩非常苦恼。
但马倩没有放弃,经过导师介绍,她找到了一位农技专家。“技术老师亲自上门指导,告诉我果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并给我上了一堂专业课。”马倩说,创业路上的遇到这么多“贵人”,实在是幸运。
刚回乡创业,马倩也遇到过很多人的不理解。有亲戚曾问她,堂堂一个大学生,还在国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明明可以跳出农门,为何还要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面对诸多质疑,马倩用行动给他们答案。
通过一年的努力,马倩先后成立了两个水果合作社和一个果业公司。提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马倩告诉记者:“以前,果农大多是单打独斗,规模小、经济实力又不足,同时缺乏正规管理,缺乏信息化服务,缺乏先进技术,所以我们需要成立合作社形成抱团模式。”
而今,马倩的合作社已有60多水果种植户加入,为了提高合作社会员的整体水果质量,她还经常带农技人员挨家挨户上门传授技术。“只有果子品质提高了,才能卖出好价钱。”她说。
经过这些年的打拼,马倩的年收入达到了20万元,带动合作社农民年收入增收2000元。“回乡创业后,我才发现独立做一件事情真的不容易。”马倩说,“你需要配合很多方面,还要吸收别人的意见,让自己不断成长。当初选择回国创业,不是为了能挣多少钱,而是想为家乡的水果产业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可以证明自己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元媛记者万晓红)记者近日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为完善城市既有住宅居住条件,提高既有住宅居住品质,进一步发挥...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