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满身汗水 只愿市民乐享清凉 ——“你很了不起”聚焦高温下的劳动者之服务行业篇

眉山日报 2018-07-30 07:58 大字

侯泽忠正在送水路上。张涛正在送餐。李刚正在炒菜。

送水工侯泽忠 每天热得要换两套衣服

本报记者 孟飞 文/图

连日来,眉山进入“烧烤模式”,对送水工人侯泽忠来说,是最高兴,也是最难受的时候。高兴的是,客户用水量增加,订单多了;难受的是,高温天气出门,非常辛苦,每天光衣服就得换两套。

昨(29)日14时,在眉山城区登州路,侯泽忠刚送完水回店,拿起桌上的水咕噜咕噜连喝了好几口。放下水杯,他用手抹了下头上的汗,喘了口气,立即进入工作状态,“马上送下一趟。 ”

儿子从卡车上递下桶装水,他接过来,放进送水车特制的水架上。不一会,车上就装了6桶水,他用皮筋固定好。

装完水后,侯泽忠脸上全是豆大的汗珠,他拿出车上的毛巾,胡乱擦拭了一把,然后戴上安全帽,骑上摩托车,往客户家中驶去。街上行人不多,顶着明晃晃的太阳,他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湿透。

不一会儿,车子停在一栋老旧小区楼下,他解开皮筋,搬下两桶水,两只手各提一桶,向楼上大步迈去。送完水,他又小跑下楼,此时已经大汗淋漓。简单用毛巾擦拭一下汗水后,他再次启动摩托车,前往下一个送水点。“每天要换两套衣服。天太热了,衣服湿透了,不换不行。”侯泽忠说。

“虽然是个体力活,但也要粗中有细。每桶水都是有封条的,在打开封条之后,手就不能再触碰到桶嘴,确保安全卫生。换完水后,有客户会热心地喊我喝杯水或者坐下凉快凉快,让人觉得挺暖心的。”侯泽忠笑着说。

侯泽忠46岁,东坡区修文镇人,送水已18个年头。他每天早上7点就开工,忙到晚上10点才收班。“不是在下货装水,就是骑着车在送水的路上。”侯泽忠说,“确实挺辛苦的,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得做好,得让客户们及时喝到水。”

记者手记

除春节休息一天外,其他时候,侯泽忠没有双休日,也没有假期。这样的工作干一天容易,可难的是坚持了18年。“顶着烈日送水,听到一声谢谢就很欣慰。”侯泽忠说。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因为有他们的坚持,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便利。

外卖小哥张涛 忙到下午两点才吃午饭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祝您用餐愉快。”这是外卖送餐员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炎炎烈日下,外卖送餐员成为街头一景,他们顶着骄阳,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把餐点送到客户手中。

7月24日13时20分,烈日当头。某外卖平台的骑手张涛正在水果店内取货,这一单是他今天送的第12单。“快一点快一点,客人已经在催单了。”张涛一边在手机上确认货品信息,一边催促着店家赶忙备货。为了赶时间,他一停下电瓶车,就一路小跑进店,拿到货确认无误后,又一路小跑出门。

“11点到14点是大家点餐的高峰期,也是我最忙的时候,简直是争分夺秒!”张涛说,豆大的汗水,从他脸上滴落下来。因为汗水浸渍,他手臂上出现了黑白相间的纹路,“感觉人都要晒化了。”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他的接单量多了不少,最高的一天接到约50份订单。订单多了,工作量也大了,为了抢时间,尽快将餐点送到客户手里,他甚至没有时间喝一口水,更谈不上吃饭了。“一般等到下午两点,订单少的时候,我再抓紧时间喝水休息吃饭。”张涛说。

从11点接第一单开始,到凌晨2点钟下班,每天他都累得筋疲力尽。“只要客户能及时吃上饭,我们辛苦一点没有什么。”张涛说。

记者手记

张涛说,室外温度都三十多度了,自己也常常受不了,但为了让客户及时拿到外卖,他依然坚持着。然而,顶着高温天气还奔波在街头,他们的辛劳汗水却常被忽视,有时候,因为送餐时间迟了一点,有些客户不理解。让我们对他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厨师李刚 只要顾客吃得好 再热也不怕

本报记者 孟飞 文/图

7月24日12时许,在眉山城区远景楼附近一家中餐店,两桌客人正吹着空调,吃着菜,边聊边笑。在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厨师们却在高温天气中“蒸桑拿”。

一进厨房,一股混杂着油烟的热气扑面而来。厨房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有的配菜,有的切墩,有的炒菜,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挂满了汗珠,白色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站在灶台边的厨师李刚,熟练地操作着大锅勺子,正翻炒着肉菜。锅边,不时蹿起二三十厘米高的火焰。“起锅!”他端起大锅,一勺连着一勺地将炒熟的菜快速装进盘子。“上菜!”李刚将挂在旁边的毛巾取下,抹去满脸的汗水。接着,往锅里倒了一瓢水,用竹刷子将锅来回刷干净,准备炒第二份菜。

“在灶台边,有明火,温度比外面更高一点,我估计得有四十多度吧。我们这里的厨房条件还好,空间大,透风,条件差一点的厨房,会更热。”李刚说。

一直忙到13时许,食客慢慢减少,厨房才轻松了一些。大家才能歇口气、喝口水、吃口饭。“我每天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另一个是从下午5点到晚上8点,中午炒菜是最热最忙的时候,有时候水都没有时间喝一口。”李刚说,“只要食客们能吃得好,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再热也不怕。”

记者手记

待在闷热的厨房里,高温加炉火的炙烤,到处充斥着火辣的油烟味……不亲身体验,难以明白这种滋味的难受。餐桌美味的背后,是像李刚一样辛勤的劳动者在付出。在接下来的高温日子,厨师们依然要坚守灶台,为大家提供可口的饭菜。如果吃得开心,请给厨师们点个赞。

新闻推荐

多措并举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本报讯(记者罗端)近日,记者获悉,东坡区多措并举,全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为严防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再反弹,针对已...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