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草(菜)共生 循坏利用不外排 打造水产健康养殖新模式

眉山日报 2018-06-28 07:47 大字

水葫芦在净化池内。渔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繁育池内鱼苗长势情况。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奇怪!水葫芦这个遭人唾弃的外来有害物种,竟然在东坡区多悦镇滴水村2组的津川江渔场内被“供养”起来,是无知?还是另有用途?6月26日,记者前往该渔场,一探究竟。

走进渔场,一条溪流将渔场划分开来,大大小小56口鱼池错落有致分布,工人们正在渔场内忙活。据介绍,该渔场主要以繁育名优鱼类为主,是集鱼苗生产、培育和养殖推广于一体的专业渔场,占地面积300亩,其中,260亩为水面,目前可批量繁殖的品种主要有胭脂鱼、岩原鲤、杂交黄颡鱼等10余种,年繁殖各种名优鱼苗3亿尾,鱼苗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鱼草(菜)共生 生态健康养殖

记者首先来到了育苗蓄养池,大小一致的正方形育苗池整齐排开,一根根管道将水通过水龙头直接输送到每个育苗池内,育苗池内正在繁育鱼苗,从今年3月初至今,已经繁育了400多万尾鱼苗。

随后,记者来到了净化池。一个近8亩的净化池内,竟然放有三处几十平米的水葫芦,难道不怕渔场被破坏?眼前的场景,让记者有些吃惊。

“别小看水葫芦这种水生植物,它发挥着生物链条良性循环的巨大作用。夏秋两季气温高,鱼苗怕阳光直射,不仅可以遮光,而且可以休憩产卵,同时,它能及时净化水质,减少和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防止鱼苗疾病的发生。”渔场负责人黄文开说,大众都认为水葫芦属于外来有害物种,但在他的鱼池里却是难得的有利生物。

那么,鱼草(菜)共生系统是怎样运行的呢?

黄文开告诉记者,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养鱼产生的粪便随着水流进入净化池内经过物理分解后,加入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进行生物分解,再经过砂砾层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鱼池水就变为可利用的繁育水,如此循环。

鱼的排泄物及饲料残渣又如何处理?黄文开还专门在渔场附近,流转了30余亩的土地,栽植上农作物,鱼的排泄物及饲料残渣将直接还田使用,成为农作物的天然“肥料”。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传统种养模式,鱼草(菜)共生可节水90%、节省肥料85%,实现生态种养。

养殖废水净化

循环利用不外排

养殖废水又是如何做到不外排呢?黄文开底气十足,“渔场换的水经过内部处理再循环利用,没有一点废水外排。”

他介绍到,以前,没有经过处理的养殖原水含有亚硝酸盐、氨氮、磷化氢等,直排河道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经过摸索发展,该渔场已具备成套的进、排水系统和产、孵设施设备,形成产、孵、育、养流水作业。最终,繁育池里的水,经过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到池塘的每个进水管里去循环使用了。

“经检测,水质符合繁育鱼苗标准,又继续循环使用。”黄文开说,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许多客户来渔场看后很放心,觉得渔场是实打实的生态养殖。

正是因为该渔场有了鱼草(菜)共生池塘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废水净化循环利用不外排及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等三方面的优势,渔场被评为东坡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并成功申报“四川省省级中华倒刺鲃原种场”、“无公害养殖基地”、“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

“繁殖鱼苗,是一门技术活,只有不断探索,繁殖才会更顺利、更省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黄文开信心满满地说,在今后的繁殖中,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及渔场的特色,希望渔场成为眉山水产健康养殖的一张响亮“名片”。

新闻推荐

眉山市食药监局: 强化餐饮卫生检查 保障活动食品安全

检查餐饮卫生。本报讯(廖傣祥文/图)四川省首届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在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举行,为保障活动期间广大参训...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