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东坡实践⑤林埂村 依托水果产业 走上农旅融合致富路

眉山日报 2018-06-25 07:20 大字

村民们正在疏果。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现在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有晚熟柑橘,通过发展水果种植,村民的‘钱袋子\’鼓了。”6月21日,东坡区多悦镇林埂村党支部书记代连金高兴地说,当初选择发展水果产业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下一步,该村将与时俱进,转型升级,走出具有林埂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林埂村与多悦镇集镇紧连,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20户,总人口3750人。经过20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该村从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以柑橘种植为主,村民水果种植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目前,该村有近6000余亩土地,水果种植覆盖率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 鼓励村民种水果

说起林埂村的变化,代连金如数家珍。作为果树种植方面的技术能人,代连金从上个世纪末就带领村民开始发展水果种植。“那时候,主要种植柑橘,以早熟蜜橘、桔橙为主。”代连金介绍说,一开始该村种植柑橘的农户并不多,出现转机是在21世纪初。当时,该村一户村民家有近20余亩果园,在2007年时,果园里的水果卖出了好价钱。这个好消息在全村传开了,林埂村积极思考,决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村民栽植果树。

说干就干,2008年,为了鼓励村民种植果树,林埂村拿出1万多元资金,奖励主动栽植的农户。这项举措很快见了成效。据统计,当年该村就发展了200多亩果树。“就在那几年,村上种植柑橘达到了高峰,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果树。”代连金说。

紧随其后,该村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并逐步转。如今,林埂村果树种植主要以晚熟柑橘为主,主要品种有春见、不知火、沃柑、爱媛38号等。

合作社成立后,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并不定期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为林埂村增加“造血”功能,长足发展。

依托水果产业 人均收入超4万元

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受益者是当地村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否保证收益也是农民最大的顾虑。为了打消这种顾虑,让发展红利看得到、摸得着才是关键。”代连金说,林埂村土壤肥沃,水质清甜,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所产柑橘品质优良,天然生态,享誉全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努力,村民的“钱袋子”鼓起了就是最好的答案。以2017年为例,林埂村柑橘种植面积达5300余亩,年产各类柑橘12000多吨,产值达9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4万元。

站在自家果园里,林埂村4组村民郑泽林高兴不已,他家种植了20余亩果树,去年不知火产量达到3500公斤,产值达40余万元。同样,该村2组村民张息民也种植了不少果树,去年产值达到50余万元。

在水果产业方面,该村根据目前水果产业形势,在品种结构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水果种植技术,提高水果品质,创造林埂村商标品牌。通过种植果树,该村经济收入翻倍增加,水果卖上了好价钱。如今,该村水果产业不断发展,村民共奔致富路。

借力“一村一品” 农旅融合产业兴

有了可观的收入,怎样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

林埂村决定发展农村观光旅游,借力“一村一品”,走农旅融合之路。

在旅游方面,林埂村“家底”深厚,该村自然风貌保存完好,绿水掩映,风光秀丽,丘陵特色浓郁,坡地层峦起伏,形成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自然秀丽村落。

走近村口,便能看到一条村主道正在加宽。这是今年5月动工的林埂村优质柑橘“十里长廊”。该路段途经林埂村1至6组村主道,在原来3米宽道路的基础上加宽成5米宽主道,全长5.5公里。

“道路硬化完成后,还将对旁边的8口塘进行打造,实现一塘一景观。”代连金说,为了与旅游配套,该村还将修建观景台、文化院坝等。

“一片果林,一个广场,8颗明珠,十里长廊。”代连金说,这将是林埂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林埂村将以青山绿水为“底色”,一年四季景观不断,成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

新闻推荐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太极拳表演。看得见的器物、看不见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活色生香的非遗里,在五彩斑斓的非遗间,这些中华智慧与中华...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