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扶贫路 迈向未来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王琴 文/图
郑碧文在果园疏果。邹凤英在果园查看水果长势。享受惠民政策的夏军。
产业、资金、技术、医疗政策扶贫……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因为这一项项情真意切的帮扶措施和惠民政策,贫困户们靠着实干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在东坡大地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诉说着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据悉,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东坡区各乡镇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近日,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听贫困户们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的脱贫攻坚之路。
郑碧文 收入翻番有奔头
“你看,从这个山头一直到那边的村道,全是我家的果树。”6月11日,细雨绵绵,记者来到富牛镇宋程村4组村民郑碧文家,介绍起自家已经挂果的春见和爱媛,50岁的郑碧文脸上挂满了笑容。最近正值果树的疏果期,他正在抓紧时间疏果。
四年前,他从没想过要靠卖水果挣钱。“经常入不敷出。”回想起家庭困难时的状况,郑碧文无奈地摇头,2014年之前,他已经连续在外务工10多年了,当时,妻子身患残疾,女儿还在读书,父亲也是体弱多病,全家就靠他一人养活,家庭年收入低于2万元。
2014年,郑碧文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郑碧文家的生活完全是大变样,收入翻番不说,家里的果树变成了“摇钱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我家共有7亩多地的果树,以前因为不懂技术,水果的品质比较差,也卖不上好价钱,一年最多能卖几千元。”直到2014年,这样的状况才出现了转机,郑碧文说,当时,政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和资料支持,并通过向专业公司购买服务提供技术帮助,包括果树管理、疏花、疏果、修枝、施药等。
于是,郑碧文不再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回家管理果树。他将自己原有的果树全部嫁接成了春见、爱媛、不知火等品种。经过精心管理,他家的果树第一年就卖了3万余元,连续3年纯收入在4万元左右。去年,因为丰产,加上市场行情好,他家果树的产量达到了1.7万斤,共卖了7万余元。
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年他还资助女儿在眉山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要是放在几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郑碧文说。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郑碧文家目前已有300余株果树挂果。此外,他还开始栽植小树苗,现在共有800余株果树,再过2至3年,果树将全部挂果,到时,年产量将达到3万余斤,收入将达到12万元。
邹凤英 产业扶贫暖心田
记者在富牛镇长虹村见到邹凤英,她正冒雨在果园里打理,邹凤英说:“这片果园承载了我们家所有的希望。”
据悉,邹凤英一家4口人,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在外读书,家里只剩下她和母亲,两人身体都不好,每天都需要服药,家庭收入主要是靠丈夫务工和种植水稻卖钱,常常入不敷出,负债累累。
2014年,邹凤英一家被纳入该村7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袁明全介绍,经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她家种有果树,但不懂得管理,果树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结合实际情况,该村为邹凤英家定制了产业脱贫对策,帮助其发展果树种植,提高收益。当时,村里聘请了专业的农技专家,挨家挨户提供上门技术服务,正是得益于此项惠民举措,邹凤英将家里的果树全部嫁接成了春见和爱媛,并通过自身的勤劳和努力,2017年,她家100多株果树全部挂果,卖了近5万元。
这5万元,犹如雪中送炭,给了这个困难家庭生活的希望。
“邹凤英的身体不好,但家里所有的农活都靠她一人支撑,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家庭情况真的很不好。”袁明全说,但邹凤英很勤劳,大家都在休息时,她经常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干活,这种舍得吃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据邹凤英介绍,她家共有10余亩土地,今年有300余株果树挂果,最近她又栽种了小树苗,共有1000多株,再过2年便可全部挂果,“看着树上的果实一天天长大,我觉得未来的生活真是充满了希望。”
夏军 享受医疗政策看大病
“要不是享受了医疗报销政策,我肯定不敢去医院做手术,现在也只能一直瘫痪在床。”今年年初,富牛镇河东村村民夏军靠着惠民政策,成功摆脱了瘫痪状态。说起这次经历,65岁的夏军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院坝上高兴地向记者讲述道,她年初动手术花了7万多元,因为享受了惠民政策,她个人只出了6000多元。
夏军口中所说的惠民政策,便是“东坡区脱贫攻坚医疗惠民政策即县域范围内住院个人支出不超过10%”的政策,要不是享受这项政策,她至今还躺在床上,对未来的生活提不起信心。
2012年,因一次意外,夏军摔坏了左腿,在四处求医却效果不佳,家里也因看病开销大,生活陷入困境。在没有出意外前,夏军和家人还种植有大棚蔬菜,每年能有近万元收入,但自从她的腿摔坏后,丈夫要照顾她和读书的孙子,便只能栽植一点简单的作物,收入不高,看病就更加困难了。
“全家人的生活来源都只能靠外出务工的儿子,想起做手术需要的费用,我都不敢去医院。”夏军说,而现在,靠着政府的惠民政策,自己不仅动了手术,身体也正在慢慢恢复,“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可以丢掉拐杖重新走路,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真的太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了。”
除此之外,该村还为夏军家实施了项目扶贫,帮助他们家发展养殖,养了7头小猪仔,财政资金支持了3000元左右,她家自付不到1000元。“村上有用工需要时,还会给我丈夫安排公益性岗位,缓解我们家的经济困难,真的很感谢政府的温情帮扶。”夏军说。
新闻推荐
当前,眉山市正在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其中,参与...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