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我身边”系列报道 医疗惠民生 增添获得感

眉山日报 2018-06-05 07:50 大字

编者按

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凝聚民力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完工,不仅温暖着群众的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还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形成了一张充满人文关怀的民生网。

民生工程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出一系列稿件,以群众视角,专题报道眉山市各个领域的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反映民生工程实施后带来的种种变化。

陈刚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看病报销不用来回跑

本报记者 王允浩

“像我这种异地就医的情况,以往,单回老家报销医药费一项,就经不起折腾。现在,出院时可以直接结算,太方便了。”昨(4)日,说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一民生举措时,陈刚满怀感激。

今年34岁的陈刚,自从身患2型糖尿病,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老病号。5月13日,陈刚又一次住进了眉山某医院神内七科。“从2017年11月起,这已经是我第六次因为糖尿病住院了。”单在该医院,陈刚就已经是第二次住院了。今年3月23日办的出院,不到两个月,他又和主治医生熊华碰面了。

熊华说,由于饮食等生活习惯和其他原因,导致陈刚饱受糖尿病折磨,出现了眩晕综合征、心律失常等症状,“他几乎一个多月进一次医院。如果好好配合治疗,在生活上多注意,会有很大改善。”

正因如此,陈刚对“直接结算”拍手叫好。他说,在此之前,每次回内江老家报销都让他心力交瘁,“其中有一次花了一周时间,另外一次花了半个多月,我的身体根本吃不消”。

现在好了,今年3月23日出院,陈刚在住院大楼一口窗口,前后不到十分钟,便轻松办理了结算。陈刚的“四川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出院结算单”显示,报销比例为55%。如此一来,为这个“老病号”减轻了不少负担。“过去,异地就医人员就医时先垫付医疗费用,再回参保地按政策报销,个人负担重、往返奔波累、报销周期长。现在,就医人员直接在医院刷卡结算,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陈刚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我再也不用为看病发愁。”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至今,眉山市异地就医备案人数达22217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295人次,同比增加430%;医保报销费7342万元,同比增加246%。目前,全市开通省内异地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共18家,开通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共12家,开通异地门诊特殊疾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共4家。下一步,眉山市将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大力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的就医报账。

齐德英

医疗救助 为困难家庭撑起一片天

本报记者 李幸

“多亏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民生工程,我们才看得起病,疾病不至于压垮整个家庭。”昨(4)日,东坡区太和镇仙桥村6组村民齐德英说。

2015年,齐德英的二女儿小玲(化名)出生了,一家人非常开心。然而,小玲出生不久便因先天性无肛住院,需要做手术和长期治疗。

医生建议尽快治疗,病情不能耽误。一家人四处筹钱,亲戚朋友跑个遍,也没有筹集到太多钱。2016年春节刚过,在华西医院,小玲进行了第一次手术,花费了8万多元。然而,手术失败了。3天后,孩子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花费了9万多元。两次手术加上后续治疗,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债台高筑。

“孩子患病以来,我一直在家照顾。全家的生活开支和孩子的医药费,全靠孩子的爸爸打工挣钱。孩子患病,让家庭经济变得非常拮据。”齐德英说。

2016年8月,丈夫意外去世。在此沉重打击下,齐德英依然坚守着这个家,坚持给孩子治病。今年,小玲到成都进行了第三次手术。

“还好孩子有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部分医药费。镇上民政办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申请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孩子父亲去世后,镇上为我办理了低保,减轻了我们的医疗和生活压力。”齐德英打心眼里感谢民生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家解决大问题。”

为减轻齐德英的经济负担,太和镇民政办还联系企业,解决了齐德英大女儿的读书费用,让孩子读书没有后顾之忧。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市拟将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救助对象,经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不低于70%。齐德英和其他像她一样的家庭,有望报销更高的医疗费用。

新闻推荐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本报讯(记者王允浩)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点工作专题会上获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八个分指挥部、“两区两园...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