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眉山正在消失的老行当系列之一 时光飞逝 匠心不逝 见习记者 蹇玮杰 文/图
程方全在路边专心致志的磨刀。磨刀考验着耐心,每一个程序都需全身心投入。 补鞋在于让鞋重生,穿着舒适。
导语
“磨剪刀嘞、锵菜刀嘞……”“崩爆米花喽……”曾记否?悠长的旧巷里,一声声吆喝,或高亢或低沉,或尖锐或温和。有时候,伴着清晨朦胧的睡意或黄昏的暖阳,就听见窗外飘过了这些“行当”独特的声音。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新行当在不断应运而生。有些行当看似已被遗忘,然而蓦然回首间,却发现它们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不管城市如何变化,它们始终姿态低调,神色从容,在夹缝中求生存,方便着我们的生活,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眉山的街头巷尾,走进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古老行业,让奔忙于日新月异世界里的人们,品咂那些消逝传统的淡然余香。
磨刀匠程方全
方寸之间的生活质地
“磨菜刀、剪子嘞,刨菜板嘞……”近些年,在眉山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少。家住眉山城区永通北街某小区的70多岁的市民罗红英(音)早就巴巴地想着把自家用了许多年的老剪刀磨一回,今天恰也凑巧,在小区外还真碰到一个磨刀匠。
长凳往街上一放,甩开膀子就开干的磨刀匠叫程方全,今年52岁。“凡是菜刀、剪子,只要送到面前一掂一看,就知道刀剪是什么材质,用手捏捏刀背,仔细看下刀刃,就知道从何处磨。”程方全笑说,磨了四十年刀,自己对刀剪的了解像是对自己手脚一样的熟悉。而一把好菜刀关系着一家人饭菜的美味,菜刀磨好了,做菜的人切菜顺畅,心情愉悦,做菜自然也就美味了。所以他得细细地磨,认真地磨。
程方全的磨刀工序要视待磨菜刀的情况而定:生锈的菜刀必要先打磨锈迹。之后再分粗磨和细磨,先在粗磨石上打磨,使刀刃成型,这道工序对力度和角度的要求较高,角度太大就磨直了,磨掉了刃口;角度太平,则磨不出刀刃。粗磨后再把刀放在细青石上细细打磨,力度要小,动作要慢,目的是把定型的刀刃磨出锋利来。一边磨还要用布条在旁边的塑料瓶里蘸水降温,所有工序完成后再用木头将刀刃定成一条直线……程方全不用试菜刀的锋利程度,一望刀口就知道。待到磨好后,他还要看看刀柄的铆钉是否松动,若是松动活络了,他定会用小榔头敲牢固。
一边磨着罗红英的剪子,小区陆续进出的住户看程方全活做得精致,又先后拿来了四把菜刀。生意积起来,程方全也不慌,手下一板一眼不见半分加速。“手艺人要讲究诚信,手艺活必须细致到底,不然就没有回头客了。”程方全说。
程方全一天要磨十多把刀,大概能赚一百来块钱。和他工作的状态一样,他的生活也是慢慢来,细细活。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早上八点半左右吃完早饭,他就载着工具,在眉山整个城区慢慢转。有生意,就停下来打磨钝刀钝剪,没生意,就继续骑着自行车前行,多数时候每天都要转一次眉山城。
程方全有个儿子,他说,因为自己的手艺是从父亲手中接下的,也自然希望儿子能学习这门手艺,并传承下去,不为别的,“有门手艺终归是好的,再难也饿不死手艺人,年老时还能有份消遣。”但儿子现在成都上班,要说回来继承自己的磨刀手艺已经不可能。不过,他觉得,每一个行当的存在自有它的生命和魅力,他不担心后继无人,这世上总会有人愿意去学、去传承、去领悟,他要做的就是遇见这样一个人,然后不遗余力地去传授。
补鞋匠徐学明
正在补鞋的徐学明。
乐当“保养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修鞋这门老行当受到各种鞋吧、网店的冲击,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城区瓜子巷,摆摊多年的老鞋匠徐学明,却干一行爱一行,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将补鞋当作了一门艺术。
已经77岁的徐学明从40岁起开始做鞋匠,如今已做了30多年。多年来,通过自己不断摸索钻研,逐渐有了精湛的手艺,也在远近住户心里留下了好口碑。“鞋子掉跟、断底、磨脚,找徐学明,肯定修的‘巴适\’”。周遭住户说。
每天天蒙蒙亮,徐学明就已经收拾妥当,带好家什出门了。到了摆摊点,他将皮料、鞋底、鞋跟、白乳胶、黄胶、钳子、钉子、锉刀、钉子……井井有条地放在摊子上。然后,套上自己的皮围裙,左右胳膊戴上一副深蓝色的袖套,再把老花镜配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5月13日早晨,刚到摆摊点,家住世纪新村的顾客邱玉英又来“照顾”他的生意了。邱玉英有个调皮的孙女,天真烂漫,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每天总喜欢不断地东走西看,可鞋却实在受不起这般“摧残”,无奈的邱玉英自然成了徐学明的常客。
接过鞋子,徐学明先是拿出一块干净的布擦去鞋子上面的灰尘,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鞋子的破损程度,再将鞋子放在补鞋机上娴熟地进行修补。不一会儿,鞋子缝补完,他又用剪刀小心地剪去上面多余的线头。随后,再仔细检查一番,又在几个缝合处涂抹了胶水,一再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把鞋子放进口袋中。
“这鞋子就是磨损多了,你孙女走路用力不均,我给你调过来了。”将鞋子递给邱玉英,徐学明说,“我还在缝合处多加了一层胶水,这样修过的鞋子不进水,更耐穿。”
随后,又陆续来了几位顾客。修鞋时,徐学明一再强调“修得质量要好”。可当记者探寻究竟这好是取决于好走路还是耐穿,他也说不出个大概。“让鞋子穿起来舒服,走路稳当,不打脚。修鞋不这样,咋能让人满意呢?”在徐学明心里,虽然自己不能理解现在的潮流,也不懂什么叫设计,但一双鞋关系到走路,鞋子穿不好,是要腰酸、膝盖痛的。
如今,随着年纪大了,徐学明也有着自己的小烦恼,自己有三儿两女,称得上儿孙满堂。可偏偏家中无人想继承他修鞋的手艺。“小儿子会修鞋,可他却觉得修鞋又脏又累,还日晒雨淋。宁愿去打工也不跟我修鞋。”徐学明无奈地说。不过,他还是执着地相信,有人穿鞋子,鞋子坏了,就会有人要修,有了生意,自然就会有人去学习这门手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雷同)近日,记者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近年来,眉山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综合...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