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 乡村更美丽 见习记者 王琴

眉山日报 2018-05-10 07:45 大字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高质量地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东坡区尚义镇三官村进行了有益探索——

5月8日7时,60岁的保洁员马登成骑着电动保洁车,准时去东坡区尚义镇三官村“赴约”——挨家挨户收集所负责片区5个村民小组450余户人家的生活垃圾,再把垃圾运到镇垃圾中转站。

尚义镇三官村,位于东坡区西面,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户籍家庭452户,该村农户生活垃圾年产量在120吨左右。

此前的三官村,村民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垃圾围村”问题困扰该村多年。如今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道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焕发生机……

“以前垃圾到处都是,全村28个垃圾池旁边脏乱不堪,尤其是夏天,引来无数苍蝇、蚊虫,大家很是苦恼。”村民蒲利红回忆说。

要想扭转脏、乱、差的局面,必须要在环境治理上下大功夫,从源头上治理。

经过考察研究,尚义镇于去年4月开始在三官村试点“垃圾不落地”方案。所谓“垃圾不落地”,就是通过集中收集垃圾,再由专人负责转运到垃圾中转站。

马登成是该村聘用的两位保洁员之一,主要负责垃圾收集清运以及打扫道路、广场卫生。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三官村。

“现在村民们都会准时把分类的垃圾提过来,不在家的,也自觉放在家门口。”马登成说,以前需要一整天才做完的活,现在几个小时便做完了。

垃圾分类,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也能够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村民李光琪家配有两个套袋垃圾桶,分别装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对于废纸箱、可乐瓶等垃圾,一律装进可回收垃圾桶,有的自行卖掉,有的交由保洁员收集;而塑料袋、废纸屑、粉尘等垃圾则装进不可回收垃圾桶。至于那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如废旧电池、废灯管等,需要装进专门的袋子里,再一起放至不可回收垃圾桶,等待保洁员上门统一收集。此外,一日三餐形成的厨余垃圾,也会特别处理。

由于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做法日益成熟,三官村拆除了13个废弃不用的垃圾池,从28个减少至15个,剩下的垃圾池则全部回填,并挂上环保宣传标语,栽上了花卉。

“现在我们每个垃圾池都是一处景观。”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建明向记者介绍起旁边的垃圾池,现在全部种满花卉,既好看又美化环境,垃圾池摇身变景观池,是三官村的一个亮点。

“不脏不臭,到处干干净净,生活的环境美了,日子过得才舒心。”村民伍德峰感叹。伍德峰的感叹,是对三官村“垃圾不落地”的赞美,更是对有“颜值”新乡村的期盼。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发展,该村的环境治理得到明显改变,环境变美了,村民自觉养成“垃圾不落地”的好习惯,文明乡风逐渐发芽生根,给三官村带来了新气象。尚义镇党委书记周成志表示,将对“垃圾不落地”方案进行细化,前期在熊公村、舒林村、万冲村进行试点推广,从而在全镇推广,力争形成农村垃圾治理的东坡经验,打造更多高“颜值”和美丽宜居的新乡村。

新闻推荐

构建禁毒工作新格局 眉山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本报讯(记者彭林廖文凯)“以全面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总目标,以深入开展‘两打三控\’专项行动和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攻坚战为载体,将‘互联网+’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于禁毒治理,全力打造...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