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美丽 我们在一起”系列报道之四 做好平凡事 书写不平凡见习记者 雷同 蹇玮杰 文/图
李相德查看秧苗长势。杨阳正在派送快件。徐红军正在送水。
种粮大户李相德
扎根土地 最恋乡村稻谷香
“社长,这几天插秧机忙不过来,能不能再添置点?”“农资供货商等会儿要过来谈今年产品的价格。”……4月26日8点10分,东坡区悦兴镇好味稻合作社,社长李相德刚到办公室,社员们便围了过来,汇报各种事情。
听汇报、说思路、安排耕种事宜……李相德有条不紊,挨个安排。
上午10点,终于把合作社当天的工作安排妥当了。李相德走到田间,看了看春耕情况。田地里,翻土机来回穿梭。插秧机不停作业。放眼望去,到处是村民抢种水稻的繁忙场景。为了加快播种速度,前段时间,李相德组织了30多个村民对沟渠进行了清理。
随后,李相德前往金龙村,指导社员插秧育种。
中午12点,李相德回到办公室,脸晒得通过,衣服已经湿透。稍作休息后,他简单吃了午饭,拿起线上营销的相关书籍看起来。“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不断给自己加压,抽出时间来学习,才能带领合作社更好地发展。”
下午2点,其他省市的参观团来合作社学习经验。在合作社的展示大厅中,李相德对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作了生动的讲解。现场,参观团成员认真聆听,不时提问,李相德耐心一一给予解答。待参观团离开后,李相德又匆忙赶回办公室,跟线上推广团队讨论农产品线上推广事宜。
下午5点,李相德再次出门,去自己的田里看秧苗长势,看灌水情况,处理各种问题。他一共流转了12000亩土地,目前正是耕种的关键时期。“春耕关系到全年的收成与发展,我得去田里多看看才安心。”
这是李相德的一天,忙碌而充实。“我是农民的儿子。种了21年粮食,我就想让更多人吃上地道的东坡米。”李相德说。
2014年,李相德成立合作社,统一为社员提供农机服务,实现从耕、种、收到烘干全程机械化,并对部分农产品进行统一加工销售。“有了合作社后,社员每亩地多收入260元左右。”李相德说。
如今,李相德带领355名社员,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为目标,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盯准产业融合,修建精米加工厂,线上线下销售,真正做实品种、品质、品牌。”李相德说,“我们要让大家种好粮、卖好粮,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记者手记
一个普通的农民,依靠自己的激情和梦想,逐步成长为农业合作社带头人。他的愿望很朴实,他不仅要带领社员种出好粮食,还要让他们依靠种植增收致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当像李相德这样的农民越来越多时,我们相信,乡村振兴,前景可期,指日可待。
见习记者 雷同 蹇玮杰 文/图
快递员杨阳
传递包裹 飞跑在城市之间
4月29日早上7点过,眉山城区一环南路附近的一家快递物流店里,大大小小的快件堆满了屋子。快递员杨阳正快速分拣,挑出要配送的快件一一装上车。
“以前我送一趟货要花10多分钟,现在5分钟就能搞定了。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事,没有捷径可言。”杨阳说。刚接触快递物流行业时,他吃了不少苦。起初,看到堆积的货物,他无从下手,分拣慢,加上对路线不熟悉,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送完。
“分拣是最重要的一步,分拣完了,就知道自己这一天的线路了。需要到哪个地方,要送几件快件,一定要提前想好,不然就要走冤枉路。”两年多来,通过不断摸索,杨阳总结出了不少方法。现在,他每天的任务分得很细,上午主要送货,下午收件。
下午2点,艳阳高照,杨阳奔波在路上,衣服背后已经出现汗渍。有收件人打来电话,问快递为什么还不到、什么时候能到等问题。杨阳一一耐心回答。“派件量实在太大了,一些快件没办法准时到达。”杨阳皱了皱眉头,“我在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希望每一个快件都能准时送达。”
在环湖东路,杨阳打电话通知收货人取货,可是等了5分钟也不见人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给客户打完电话让取快件,有的客户迟迟不来,我最长等过20多分钟。像这种高温天气,晒得人浑身发烫。如果收货人能在接到电话后及时取货,对我们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杨阳说。
傍晚时分,杨阳等到了最后一位发货客人。帮顾客填好单子后,他匆匆赶回店里。整理收到的快件,打包、贴单、录入信息,再送去总部。等这些忙完了,天,已经黑了。
杨阳说,他每天要送300多件快递。量大路线长,以致饮食和作息时间十分不规律,下午两三点吃午饭是常有的事。几乎每天他都要忙到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才能下班。要是遇到地址填写不详细,门牌号填写错误的快件,需要打电话核实信息,然后再派送,会直接影响工作进度。
“就希望客户能多一点理解。” 杨阳说。
记者手记
“再热再冷的天也不能休息,一休息就耽误送件了。”杨阳的话很朴实。不论寒冬还是酷暑,像杨阳一样的快递员们,在城市里来来回回,为人们传递着便捷。他们的敬业和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见习记者 雷同 蹇玮杰 文/图
送水工徐红军
走街串巷 让客户喝到“及时水”
4月27日下午1点,眉山城区眉山大市场附近的一家桶装水店里,刚放下碗筷的送水师傅徐红军忙着搬水装车。11桶水,每桶18.9L,迅速装上了车。
三轮小货车在小巷里左转右转,很快到了客户的楼下。徐红军两手各提了一桶近20公斤重的水,蹭蹭蹭就蹿上楼去。下楼、再上楼,很快,他就送完了6桶水。
“这个客户一次性要多桶水,就给批发价,送一桶只有一元钱的工钱。一般家用的,送一桶水我能挣2元5角钱,自己出车还能多挣五角钱。”32岁的徐红军说,尽管已经干了一年多的送水工,但一天下来,要送五六十桶水,还是会累得腰酸背痛。
第二个客户住在一个电梯公寓小区里。停车处离客户的单元楼有好几十米的距离,徐红军停好车,立即抱起一桶水,扛在肩头,三步并作两步冲了出去,很快就将水送到了客户家。
一圈下来,不到一个小时,徐红军连订单都没看一眼,就把5个客户所需的11桶水准确送达。“这些都是老客户,再多记两三个也没有问题。”一年多来,徐红军已经成了一幅“活地图”,出发前扫一眼订单,脑子里就能绘制出准确的路线。“刚开始送水时,对人对地都不熟悉,只能加班加点才能满足客户的饮水需求,多走几次冤枉路就记住了。”徐红军笑着说。
回到店里,订单陆续续续地来。徐红军的车能装十余桶水,但每当有订单来,就算只有一桶,他稍作休息就会出发。“不能让客户等急了,到点了就得送。”徐红军瞄了一眼订单又出发了。
很快到了晚餐时间,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本来晚上8点下班的徐红军直到快9点才送完最后一桶水。当徐红军载着一车的空水桶慢慢返回店里时,街道上已是灯火通明,三三两两的市民有说有笑地散着步。
“客户还是比较理解我们的,如果不是急需,到点就不会再打电话叫水了。”面对加班,徐红军心平气和地说。
记者手记
我们日常再平淡不过的桶装饮用水需求,是由无数像徐红军这样的送水工来保证的。他们走街串巷、风吹雨淋,他们辛劳、质朴、默默无闻。感谢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这个城市因为你们的付出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5月下旬,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将分别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白毛女》来到眉山。近日,记者获悉,《天鹅湖》将于5月23日、《白毛女》将于5月26日、27日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天鹅湖》...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