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眉州百年老宅 听它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眉山日报 2018-04-30 07:32 大字

太和古镇老宅上的雕花。太和古镇的小巷。太和古镇老宅一角。周德明依然在用老式家具。周家院子雕花的牛腿。

【核心提示】

近日,眉山市公布了首批12处历史古建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展现城市风貌。

在这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中,既有清代的建筑,也有清末民初和近现代的建筑,其各具风格和特色,历经时间跨度之长,对于勾勒眉山历史人文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城市可以触摸的记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今天,让记者带你走进眉州历史古建筑的前尘往事。

太和镇正街南段西古建筑群

111号-149号民居建筑群

来到太和古镇正街111号-149号,是一排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群,其中的一栋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太和镇供销社。54岁的陈萍还记得,姥爷陈绍明曾是供销社的员工。“家里的米、面、油……很多东西都从供销社来,每次姥爷回来,我们很期待姥爷带一些好东西。”陈萍说。

如今,陈萍和她100岁的姥爷陈绍明还住在离供销社不远的老街古宅内,十几年前,老宅临街的铺面成了危房,陈萍出钱做了翻新,开了个五金铺子。陈萍说:“以前父亲在这里开茶馆,我们家对面就是太和镇的电影院,来来回回人很多,店铺生意也很好。”虽然现在老宅只住了陈萍、她的母亲和她的姥爷,但是陈萍说,因为姥爷还在,家里的姊妹每年都回来过年,家里已是五代同堂,年夜饭都要准备至少三桌。

与陈萍家不同的是,邻居赵家大院依旧是木质的房屋结构,屋檐的雕花配上石砖砌成的大门,整栋房子依旧保持着古香古色。“从我曾祖父开始,家里就一直行医,屋子也是曾祖父在世时修建的,做药铺生意,大概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赵家大院的主人赵炳清说。他承袭家中医术,是太和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成为医生后,家里的药材生意渐渐也就搁置了。如今,赵家人已经搬离了古宅,只有住得最近的赵炳清,每隔几天便回古镇看看,守着家里的老宅。

太和镇香樟街周家院子

相比正街的赵家大院,周家院子显得格外热闹,几名街坊在院子门前喝茶下棋,悠闲自在。朝着大院方向走去,一名老人微笑着朝我们招手,他是周家院子的主人周德明,今年74岁。老人告诉我们,这座院子是他父辈留下来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一名商人,有着一手酿酒的好手艺,因此家境也比较殷实。这里四世同堂,十分热闹。

随着太和古街道路改造,路基抬高。考虑出行方便,老周也将房屋地基抬高了,使得支撑屋檐的“牛腿”触手可及。几年前,老周还在做卤菜生意,客人们进门老是被“牛腿”撞到,他便锯掉了一个“牛腿”,悉心保存。

午后的阳光洒在了庭院里、水缸里,几株植物生机勃勃、水面波光粼粼,与古屋相映成趣。庭院的后排是两间卧室,木板床、木衣柜、木斗柜……所有的陈设都有一种独特的年代感,加上空气里都有浓郁的古老气味弥漫,走进周家院子,似乎让人穿越回了民国的小巷。

“这栋房子我们几代人都住着,虽然老旧,但很安逸,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窗口,我就觉得踏实而温暖。”周德明的孙子说。

新闻推荐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听取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报告研究二季度经济工作

本报讯(记者王磊)昨(27)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市政府党组关于全市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研究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审议相关文件等。市委书记慕新海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党组关...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